鉅大LARGE | 點擊量:950次 | 2018年12月25日
侯福深指出正在考慮提升燃料電池推廣目標
12月20日,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和豐田汽車公司聯合編著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年度評估報告2018》(下稱技術路線圖)在北京正式發布。
在三大模塊中的綜合評估模塊,報告對包括節能汽車、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氫燃料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動力電池、輕量化6個關鍵技術領域當前的目標實現程度做出評價。其中,燃料電池動力系統和關鍵部件等技術領域取得標志性進展。
技術路線圖顯示,目前國內示范運營規模已達千輛級別,電堆關鍵材料和部件方面提前達到目標,電堆功率及氫能基礎設施方面,接近2020年的目標。
示范運營繼續擴大
示范運營規模層面,當前氫燃料電池汽車已在上海、鄭州、張家口、佛山、云浮、十堰等多地實現商業化運營。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燃料電池汽車產量達到1275輛,同比增長了103%;2018年1-11月產量是465輛,預計12月份還有大規模上量。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侯福深認為,以目前的發展進度看,2020年燃料電池汽車的應用規模可能超出5000輛的目標數量。“我們正在考慮,如果下一步修訂,2020年和2025年的推廣目標都可能要提升,到2030年,希望能實現百萬量級的使用規模。”
重塑科技董事長兼CEO林琦此前在其他場合公開的數據,間接為上述論點提供了支持。他表示,截止目前已經有41家中國整車企業開始研發燃料電池汽車;27家燃料電池系統公司的燃料電池產品進入了72款車型目錄;運營中以及在建的加氫站分別有19座和45座;僅2018年氫燃料電池產業相關投資及規劃資金超過850億元。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汽車技術標準部部長趙立金進一步分析稱,近兩年眾多車企開發和投資燃料電池比較熱,主要得益于商用車、特別是客車的研發和產業化方面,相關領域中國已基本處于世界前列。
目前商用車推出的車型較多,包括宇通、福田等客車企業都進行了小規模的示范應用,達到千輛級的使用規模,乘用車和其他類型的商用車開發進度也更為迅速。
關鍵技術實現突破
燃料電池電堆關鍵材料層面,最新開發的燃料電池催化劑成本降低了約50%-80%;膜電極性能突破1W/cm2;鉑載量0.45mg/kW,壽命超過6000小時;燃料電池大功率型電堆峰值功率達到72kW,功率密度達到2.5kW/L等均接近路線圖2020年目標水平。
盡管燃料電池汽車部分技術取得顯著進展,但侯福深提醒,當前國內氫燃料電池電堆和系統的壽命、氫瓶技術和供氫系統等與國際先進水平仍存在較大差距。如國內氫燃料電池功率密度為2.0kW/L,國際先進技術水平為3.1kW/L;國內整車冷啟動最低溫度為-20℃,國外已經實現-30℃。
這主要受國內產業鏈相對薄弱、產能不足,氫能基礎設施不完備,氫能與燃料電池相關標準法規不完善,實驗能力基礎薄弱等亟待解決的產業發展現實問題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政府事務總監劉鵬,也在發布會上透露了豐田未來的氫燃料汽車發展計劃。
“豐田一款量產的乘用車Mirai已在國內連續進行了三年路試,但基于考慮到乘用車在使用過程中對基礎設施要求較高,所以豐田也在探討向商用車領域拓展可行性。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和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豐田公司或將進行氫燃料電動大巴的示范運行。”
來源:OFweek 氫能網
上一篇:中國整車企業擬研發燃料電池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