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801次 | 2018年12月24日
政策法規利好 未來的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行業可期
近日,工信部對擬公告的符合《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企業名單(第一批)進行了網上公示征求意見,名單中包含了浙江省的衢州華友鈷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西省的贛州市豪鵬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省的荊門市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湖南省的湖南邦普循環科技有限公司和廣東省的廣東光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標志著我國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工作正在穩步推進。
從擬公告名單可以看出,入選的企業主要是深耕廢舊電池回收處理的行業翹楚,如湖南邦普;以及大力拓展梯級利用的后起之秀,如廣東光華。
從目前的的市場來看,制約動力電池回收發展最主要的因素在于市場存量目前還不夠大、回收流向太分散、沒有形成規模處理;另外,回收處理電池成本主要包括專業評估、專業包裝、專業倉儲運輸、環保治理、技術設備開發、人工稅費、折舊分攤等方面;再者,存儲、流通環節不夠通暢,回收體系仍需完善;在這些不利因素的綜合下,就導致了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的成本居高不下。
事實上,再生利用環節利潤也很微薄,目前退役下來的動力電池以磷酸鐵鋰居多。磷酸鐵鋰電池中有價元素含量低,用傳統濕法回收根本沒什么利潤,大部分企業不愿意回收。因此,降低動力電池回收成本成為行業關注焦點。新電池價格越來越低。如果退役電池回收價格過高,再制造成本降不下來,梯次利用后的電池和新電池相比在價格上沒有競爭性,梯次利用或成偽命題。
湖南邦普汽車循環公司總經理余海軍認為,“做梯次利用基本是輕資產,做再生利用全是重資產。很多新進企業做梯次利用還是再生利用沒有考慮清楚,具體的技術路線和商業模式也沒弄透。梯級利用并不是簡易的二次倒買倒賣。如果把生命周期、排放、能耗成本算進來,只要技術進步,新品單價會繼續一路走低。在資源價格上漲,新品單價下跌的趨勢下,再生利用的總成本優勢和規模經濟效應將變得更為明顯。”
自新能源汽車興起以來,我國就依靠龐大的消費市場優勢,在動力蓄電池生產及其報廢回收處理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隨著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和綠色環保的進一步要求,我們面臨的困難和亟需解決的問題仍相當嚴峻。
在材料回收環節,報廢電池中的元素鎳、鈷、錳和電解液等很容易暴露在周圍環境中,對周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因此要避免市場主流的三元鋰電池重蹈鉛酸電池污染的悲劇,提高企業準入門檻,取締無資質“小作坊”將是接下來亟需解決的突出問題之一。
回收利用技術分為兩個方面,電池包拆解和材料回收。電池包拆解拆解時,由于傳統的電池包型號眾多,拆解多采用人工,難以實現自動化,降低了拆解效率。材料回收方面,工藝回收效率低,而且面臨著嚴重的環境污染。因此,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的技術升級、研發創新也是刻不容緩。
7月31日,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測與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溯源綜合管理平臺啟動會指出,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作為發展新能源汽車的重要一環,事關重大,要統籌謀劃、扎實推進,按照制度先行、規范管理、試點示范、有序推進的思路,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主導相結合,加快推進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工作。
在政策法規利好的背景下,市場的發展和技術的更新換代還需要企業共同去探索,未來的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行業尤為可期。
上一篇:未來燃油車將在全球禁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