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581次 | 2018年12月07日
電池管理系統(tǒng)整體的設計和與整車的搭配才是關鍵
均衡的必要性
以目前的電池制造水平和工藝,電芯在生產(chǎn)過程中各個單體會存在細微的差別,也就是一致性問題。這種不一致性會使電芯的各項參數(shù)大相徑庭。要想讓它們組裝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則必須在作用過程中采用均衡的手段。好比木桶效應,彌補短板,才能最大程度提升性能。
另一方面,電芯在組成電池組裝車使用過程中,也會由于自放電程度以及部位溫度等原因導致單體不一致性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單體電池的不一致性從而又影響電池組的充放電特性。
均衡技術路線之爭
關于BMS技術路線的爭論主要集中在被動均衡和主動均衡兩個方面。
被動均衡顧名思義就是將單體電池中容量稍多的個體消耗掉,實現(xiàn)整體的均衡。主動均衡則是將單體能量稍高的能量通過儲能環(huán)節(jié)轉移到能量稍低的電池上去。實現(xiàn)的是一種主動分配的效果。
有觀點認為被動均衡更適合當前動力電池發(fā)展現(xiàn)狀,對電池的壽命影響較小;也有觀點認為主動均衡對提升電動汽車整體的運營效果、駕駛體驗有顯著的幫助。
目前市場上采用被動均衡的BMS系統(tǒng)較多,一方面被動均衡出現(xiàn)早于主動均衡且技術較為成熟簡單,使用廣泛。而主動均衡結構則較為復雜,變壓器方案的設計以及開關矩陣的設計無疑會使成本增加明顯。
被動均衡的有點前面說過,結構簡單成本低,但由于是采用電阻耗能,會產(chǎn)生熱量,從而使整個系統(tǒng)的效率降低。
主動均衡因為其原理在于能量的傳遞分配,所以其能量利用率高,但其一般只能在相鄰的兩節(jié)單體電池之間轉移能量,結構相對來說較為復雜,成本隨之增高是其缺點所在。
BMS整體的設計和與整車的搭配才是關鍵
無論是主動均衡還是被動均衡,都有其應用價值。均衡技術也不是神一樣的存在。BMS整體的設計和與整車的搭配才是關鍵。同時,兩種BMS均衡方法利弊明顯,存在爭議主要是國內外使用哪種方式更為合理的問題。但是還是得看電池的特性,單體一致性很強的情況下,小容量的電池組更適合被動均衡。大容量的動力電池如果一致性方面一般,采用主動均衡則更能適應使用要求。
上一篇:鈉—二氧化碳電池取得的突破性進展
下一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