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945次 | 2018年12月12日
分析充放電的過程中電池出現鼓包的原因
鋰電池工作原理
鋰電池是一種充電電池,主要依靠鋰離子在正極與負極之間的往返嵌入和脫嵌來工作,實現能量的存儲和釋放。
1、充電過程
在電場的驅動下鋰離子從正極晶格中脫出,經過電解質,嵌入到負極晶格中。
電壓低于3V,要先進行預充電,充電電流為設定電流的1/10,電壓升到3V后,進入標準充電過程。標準充電過程為:以設定電流進行恒流充電,電池電壓升到4.20V時,改為恒壓充電,保持充電電壓為4.20V。
此時,充電電流逐漸下降,當電流下降至設定充電電流的1/10時,充電結束。這是一般的鋰電池充電的一個過程,如果鋰電池存在于智能設備中,它的充電模式將會受到智能設備軟件的控制。
2、放電過程
放電過程正好與充電過程相反,鋰離子在電場作用下返回正極,電子通過外電路到達正極與鋰離子復合。電池放電,此時負極上的電子e從通過外部電路跑到正極上,正鋰離子Li+從負極“跳進”電解液里,“爬過”隔膜上彎彎曲曲的小洞,“游泳”到達正極,與早就跑過來的電子結合在一起。
通過了解鋰電池的充放電過程,我們可以從微觀上理解,電池的容量其實就是電池所包含電荷的量。電流越大,放電速度越快,電池使用的時間就越短。
為什么電池在正常使用或者長時間不使用會出現鼓包的現象呢?
在充放電的過程中出現鼓包的現象有兩種:
一.過充導致的鼓包
過度充電會導致正極材料里的鋰原子全部跑到負極材料里面,導致正極原本飽滿的柵格發生變形垮塌,這也是鋰電池電量下降的一個主要原因。
在這個過程中,負極的鋰離子越來越多,過度堆積使得鋰原子長出樹樁結晶,使得電池發生鼓脹。
二.過放導致的鼓包
在液態鋰離子電池首次充放電過程中,電極材料與電解液在固液相界面上發生反應,形成一層覆蓋于電極材料表面的鈍化層。形成的鈍化層膜能有效地阻止電解液分子的通過,但Li+卻可以經過該鈍化層自由地嵌入和脫出,具有固體電解質的特征,因此這層鈍化膜被稱為“固體電解質界面膜”(solidelectrolyteinterface),簡稱SEI。
SEI膜對負極材料會產生保護作用,使材料結構不容易崩塌,并且可以增加電極材料的循環壽命。SEI膜并非一成不變,在充放電過程中會有少許的變化,主要是部分有機物會發生可逆的變化。
電池過度放電后使得SEI膜發生可逆性破環,保護負極材料的SEI破壞后使得負極材料崩塌,從而形成鼓包現象。
上一篇:鋁空氣電池的優缺點分析
下一篇:18650圓柱電池的工藝設計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