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329次 | 2018年11月27日
電池成本到2025年將可以做到0.55元/瓦時
最近,瑞士聯合銀行(UBS)對松下、LG化學、三星SDI和寧德時代的電池進行測試評估,特斯拉超級工廠生產的松下電池成本是0.11美元/瓦時(約合人民幣0.76元/瓦時),遠低于其他三家競爭對手,其中寧德時代的電池成本約0.15美元/瓦時(約合人民幣1.03元/瓦時),在四家企業中成本最高。
馬斯克表示,特斯拉在能量密度和電池組成本方面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有望在年底前實現0.1美元/瓦時(約合人民幣0.69元/瓦時)的電池成本目標,而這也意味著明年可以生產標配版的Model3電池組。UBS還預計這四家電池生產商在2025年之前將掌握70%的市場份額,未來兩至三年,電池成本將下降約10%。
近年來,我國動力電池成本價格整體呈現下降趨勢。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動力電池成本大約為2.2-2.3元/瓦時,2017年下降至1.6-1.7元/瓦時,降幅近30%。這固然有技術進步因素推動,但也有很大部分原因是產能過剩、市場供大于求所致。受供應鏈價格的不穩定因素等影響,要做到真正的降價也并非易事。
而隨著國家補貼的逐漸退坡,動力電池企業面臨的降價壓力更加嚴峻。據電池中國網了解,進入2018年以來,整車企業對動力電池企業提出了更大的降價要求,普遍要求成本約為1.2元/瓦時,相比2017年降幅約為25%。這讓許多電池企業頗感為難。
據悉,動力電池的成本價格下降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與原料價格、性能、安全等問題緊密關聯。其中,原材料價格居高不下是電池成本下降的主要阻礙。某業內人士表示,“長期以來,原材料降價幅度遠沒有電池降價幅度大。今年材料價格雖有了普遍下降,但也依然沒有跟上電池降價的節奏。”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殘酷的現實是,車企不斷要求電池降價,但是受上游原材料價格高企的影響,電池企業的基礎成本又很難降下來,導致利潤被嚴重擠壓。在后補貼時代結構性產能過剩的情況下,如何有效降低電池成本,成了關乎每個電池企業生死存亡的大問題,成本甚至成了壓垮部分中小電池企業的“最后一根稻草”。
雖然許多電池企業反映降本難度比較大,但是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和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聯合編著的《2018年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報告》則比較樂觀,報告預測我國動力電池成本到2018年年底就能達到1元/瓦時,到2025年電池成本將可以做到0.55元/瓦時。
上一篇:新能源汽車起火是否是電池的錯
下一篇:奇謀發明專利再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