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910次 | 2018年11月26日
國產固態電池成功量產 離走進消費級市場還有多遠?
近日,一則國內初創企業的固態電池成功投產的消息刷爆了電池行業圈子,在國內眾多企業還在努力將高鎳三元實現批量化生產時,竟然有人已經實現了彎道超車,固態電池真的到了商業化的臨界點嗎?
打開國產固態電池量產第一步
11月19日,清陶(昆山)能源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清陶發展”)對外宣布,其建成的全國首條固態鋰電池產線已于11月正式投產,年產能為100兆瓦時。目前,清陶能源已經開發出單體能量密度達到430Wh/kg的高能量密度全固態電池,在量產階段可輕松達到300Wh/kg以上,可應對到2020年實現國家要求的300Wh/kg的挑戰。
據了解,這家最近聲名鵲起的初創公司是由來自于清華大學南策文院士的團隊所投資創辦,與國內眾多電池企業的不同之處在于,這家公司在成立伊始就將目標投向鋰電池的下一代方向——固態電池。
的確,固態電池被認為比普通鋰離子電池更安全,而且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該技術被認為是全球高科技公司的下一代高容量儲能解決方案。用固體和導電材料取代液體或凝膠形式的電解質,能有效改進現有的鋰離子電池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上存在的不足。
事實上,早在2002年,清陶創始團隊便開始研發固態鋰電池;2006年,清陶團隊研發的LLTO固態電解質材料展示出了優異的性能;2010年,團隊開發的石榴石結構LLZO固態電解質材料工藝成熟,為清陶固態鋰電池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正是依托早期積累的技術經驗,清陶的固態電池產業化時間表領跑業內同行。
對于眾多研究固態電池的企業來說,如何突破電解質方面的瓶頸顯得尤為重要,大多數公司都卡在這一步。清陶的固態電池研發進程開始加速落地,目前已突破核心技術全固態電解質材料(LLTO、LLZO)生產技術,并可以通過流延成型、薄膜制備等多種方法制備出全固態電解質膜。
在今年5月底的CIBF展會現場,清陶發展展示了尚未量產的清陶固態電池高安全性測試視頻:工作人員用剪刀將固態電池從中間剪斷,能看到幾個細節,第一,電池中不含任何可流動電解液;第二,電池剪切后不冒煙,不燃燒,不爆炸,第三,完成整個操作后,電池又回復到原來穩定的電壓水平。
從技術的角度來看,固態電池研究進展的確已經達到了產業化應用的臨界點。
離商業化還有多遠?
一項新技術的橫空出世并不意味著能夠馬上進入尋常百姓家,很重要的一點在于這項技術在可量產的情形下,是否具備經濟性,這也是贏得市場認可的關鍵。
“固態電池從研究層面到產業化階段再到走入b端客戶手中,必須在產業化的過程中,探索對于工藝、裝備、材料等逐步定型,及降低成本的可行化路徑。”一位不愿具名的動力電池企業CEO告訴OFweek鋰電網,清陶發展宣布首條固態電池生產線投產的象征意義要大于實際意義。
相比于產業界的務實,資本市場似乎更喜歡動聽的故事。
“在中國率先實現固態電池量產,這恐怕是繼寧德時代上市后,動力電池領域最受資本市場振奮的故事了。”招商證券的一位長期關注新能源領域的分析師認為,這是一個極好的題材,而且并非純粹的概念炒作,能做出真實可見的產品,拿出批量制造的生產線,就憑這一點清陶就已經足夠獲得資本市場的青睞了。
事實上,清陶發展在對外展示的視頻中,很好的顯示了固態電池在安全性、輕薄化、柔性化方面的優勢,但其它一些性能指標,例如電池的倍率性能,循環壽命等信息,外界知之甚少。
“實現量產并不等同于商業化,商業化需要考慮的不僅僅是能用,而且還要能用得好,用得起。”OFweek產業研究院分析師認為,清陶發展能率先將固態電池實現量產證明了中國在該領域的產業化進程并不落后國外,但要走向商業化還有很遠一段路要走。
而擺在清陶能源面前一個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是,缺乏一款真正應用其固態電池的電子產品來驗證其商業化的可行性。這也是清陶能源即將發力的重點,清陶能源CEO李崢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公司量產的固態電池將以單體的形式,針對可穿戴、數碼、特種電源等高附加值的應用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