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358次 | 2018年11月22日
固態電池體積縮減1/3 可讓電動汽車續航能達到1500公里?
這兩年,電動汽車成為了主流,國外的特斯拉帶起了一波電動車的風潮,國內國外的一些傳統汽車廠商也開始紛紛涉足電動車行業,畢竟新能源才是未來。
但由于去年國家對于新能源車補貼的審核機制不太完善,造成了很多新能源廠家作假,以此來獲取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金額。今年的審核機制調整后新能源車補貼被降低很多,2020年后我國新能源補貼將完全取消,如果有意向購買新能源汽車的小伙伴可以考慮是否入手的問題,畢竟有補貼能便宜不少。
提到新能源汽車就不得不提電池技術了,現在新能源主要還是以電能為主。目前新能源汽車的廠商最為重視的還是電池,畢竟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是續航,車的舒適度之類都是建立在續航能力的基礎之上,如何才能提高電池的續航能力?這是新能源廠商一直在研發的方向。
前不久美國國家特種航天局(NASA)透露,他們正在與邁阿密大學合作,研制一種新型固態電池。這種固態電池的體型比傳統鋰電池更小,可以用在“立方體衛星(CubeSats)”等微型衛星上。
新電池所占空間僅為現有電池的三分之一,因此可節省出大量空間,這對于還沒有一個烤面包片機大的CubeSat(小型衛星)來說非常重要。
而該電池的優勢不僅體現在體積上,如果使用合適的結構元件,它還具備防撞、防潮、防燃等性能。該研究團隊希望該技術能成為一種安全有效的儲能方法,并且在多個領域實現應用。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固態電池的一大缺陷就是成本問題,這是限制其實現商業的主要原因。例如,液態鋰電池的成本大約在200~300美元/千瓦時,而如果使用現有技術制造一款智能手機供電的固態電池,其成本會達到1.5萬美元。這個價格還是挺高昂的,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對于電池來說是一次變革。
固態電池體積縮減1/3可讓電動汽車續航能達到1500公里?
電池體積縮小三分之一且能很好的保證電池的穩定性,這就表示,如果用在手機上,續航能力將會變為以前的三倍,再也不需要出去玩耍時要帶上充電器之類的狀況了。這下可以擴大手機內部空間了,畢竟老是縮減電池的占比容易出事,炸機事件還是少點比較好。
另外,電池縮減對于電動汽車來說無疑是個福音,可以直接把續航能力提升三倍,就是說本來只有500公里的電動汽車將可以達到1500公里。當然,這個公里數目前還只是臆想,畢竟還需要考慮其他一些原因,另外高昂的價格也會讓很多的新能源汽車廠家望而卻步。不過這項技術既然已經開始研發,相信不久之后,隨著成本的降低,價格上也會有相應的調整,倒是就可以用于商業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