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611次 | 2018年11月12日
北京正在探索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多場景應用
由北京未來科學城氫能技術協同創新平臺主辦、北京科技協作中心等承辦的首屆北京未來科學城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發展大會日前在北京未來科學城舉辦。大會以加強協同創新,推動國內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自主化發展為主題,圍繞氫能核心關鍵技術和北京優勢技術領域,著重開展了固液態儲運氫技術、液氫技術、中高溫燃料電池技術三個細分領域技術交流,探索技術多場景應用。
北京市科委黨組成員、北京科技協作中心主任雷霆介紹說,北京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匯集了一批氫能和燃料電池科技創新主體。繼2008年北京奧運會示范運行氫燃料電池客車之后,近幾年北京市科委著重支持氫能和燃料電池自主化技術科研項目39個、市財政經費1.6億元,提升了北京氫能科研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能力。同時,北京未來科學城氫能技術協同創新平臺成立一年多來,協同攻關有序推進,技術交流深入有效,平臺成員單位之間組成了若干個聯合攻關團隊。在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方面,發揮各自優勢,協同開展科研,減少了低水平、重復性研究,整體研發效率提高,產出了一些階段性成果。
據了解,在北京市科委支持和平臺專家委員會專家的指導下,北京科技協作中心針對液氫適合大規模存儲和200公里以上中長距離運輸、加氫站占地面積小,美國、日本等國液氫民用已占到氫能利用的1/3,目前我國民用液氫法規、標準、技術仍處于空白的情況,組織北京航天試驗技術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北京航天動力(600343,股吧)研究所、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中國標準化研究院5家單位,從具有一定研究基礎和國內制造技術可實現的環節入手,在國內率先啟動民用液氫關鍵設備研制,并支持國家液氫民用標準編制。組織華能清能院、國電新能院等5家單位聯合開展氫分離聚合物纖維擔載鈀復合膜、基于雜多酸催化的生物質電解制氫等項目研究,共享科研儀器設備,互補技術優勢。
此次大會吸引了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能源環境處代表、日本國家先進工業與技術研究所研究人員和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航天科技(000901,股吧)集團等國內外領域知名專家、中央企業、民營企業和行業協會代表參會。會上,27名專家和行業代表圍繞固液態儲運氫技術、液氫技術、中高溫燃料電池技術三個細分領域交流了國內外最新技術、發展趨勢和各自的研究方向、科研成果,探討氫能和燃料電池技術的多種應用場景,拓展交通領域之外的國內商業化示范應用的現實可能性。大會還集中展示了13家氫能平臺成員單位取得的階段性科研成果,為自主技術和專業服務更好地支撐國內氫能和燃料電池規模化示范應用和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會。
上一篇:新能源汽車為什么沒得到普及?
下一篇:氫燃料電池車什么時候駛進未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