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302次 | 2018年10月29日
長虹布局鋰電勝算幾何?
借道三杰能源,特種背景的家電企業四川長虹在鋰電領域的布局再邁一步。
日前,四川長虹公告稱,擬作價1.2億元受讓江蘇三杰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稱“江蘇三杰”)31.58%股權,并將對江蘇三杰增資1.51億元,最終持有江蘇三杰51%的股權。
資料顯示,江蘇三杰主要從事18650圓柱鋰電池及配件業務,長虹也將借此深入布局鋰電領域。根據《投資協議》內容,江蘇三杰2018-2020年實現的對賭凈利潤分別不低于3200萬元、3840萬元、4608萬元,如對賭凈利潤不能實現,相關股東將履行補償義務。
長虹加碼鋰電的大背景是,傳統家電領域發展空間日益觸頂,而新能源領域作為國家關注重點擁有廣闊前景;另外,長虹系業務廣泛,涉足特種、元器件等,可與能源領域形成緊密聯系,加速打通企業軍民融合產業鏈。
查閱資料發現,長虹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可追溯到2006年,當時四川長虹就設立起主要從事環保電池及太陽能等業務的子公司,以一次堿錳電池產品為主,足見長虹在新能源領域蓄力之久。
為降低經營風險,增強盈利能力,擴充電池產品類型,2011年7月,四川長虹近宣布擬總投資不超過4億元,啟動動力鋰離子電池一期及搬遷擴能改造項目。預計可新增鋰離子電池1500萬安時、鎘鎳袋式蓄電池4000萬安時、電源系統4000臺套的生產能力。
2014年,長虹首次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牽頭組建“綿陽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綿陽新能源汽車智慧服務創新產業聯盟”,并與天津力神在綿陽達成了“共同投資20億元建設鋰電池生產基地”的協議,長虹在新能源業務的地位獲得進一步提升。
在2016年,長虹再次強調轉型,在其新的產業圖譜中:家電、特種和IT分銷三足鼎立,新能源電池正式被確認為長虹在新興領域擴張的主要目標
長虹在鋰電業務領域的表現也空前強勢。當年度3月,長虹旗下負責新能源業務的子公司,正式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掛牌,證券簡稱“長虹能源”,開啟了新能源業務的新篇章。長虹能源公布的2016年年度報告顯示,2016年長虹能源實現營收5.93億元,同比增長15.24%;歸屬掛牌公司股東凈利潤4208.81萬元,同比增長44.53%。截止2016年;總資產達6.77億元,同比增長52.74%。
同月,長虹能源特聘在國際知名企業工作多年的高級電池技術專家——前田先生擔任首席技術專家、總經理特別顧問,負責引進日本先進電池品質和管理經驗。
在隨后的2017年,四川著力打造全國鋰電池及磷酸鐵鋰重大產業基地的目標日益明確,2017年4月,四川發展與中國科技城綿陽簽署了四個重點項目,長虹控股公司占據了其中3個項目,內容涉及化合物半導體芯片、新能源鋰離子電池等。
長虹內部人士透露:“經過系列轉型后,新興產業將是未來幾年長虹布局的重點。”業內分析人士表示:“長虹新能源的資產和營收在四川長虹中占比甚微,但前景廣闊,盈利能力十分突出,因此近年來越來越被長虹重視。”
實際上,近年以來,包括格力、創維、春蘭、TCL、康盛、海爾、樂視等在內的國內大型家電企業均將新能源視為新業務領域,雖然有企業鎩羽而歸,黯淡收場,但卻依舊無法阻止家電企業涌向新能源市場的熱情。
有業內人士認為,除了原有主業市場疲軟因素外,大型家電制造業實際擁有強大的制造實力和研發水平,將這種優勢能力向外擴張實際是未來家電企業發展的顯著趨勢。
下一篇:蓄電池虧電的原因及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