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390次 | 2018年10月25日
四川路橋4.4億試水三元材料
在補貼政策導向與市場需求強勁的雙重作用下,三元正極材料及前驅體成為當前鋰電行業的投資熱門。
日前,四川路橋(600039發布公告稱,公司擬投資鋰電三元正極材料及前驅體項目,并與科能鋰電、綠然集團和藏格創投共同出資新設項目公司。
項目公司注冊資本擬定8億元,首期出資5億元。項目總投資約60億元,建設年產5萬噸鋰電池正極材料和年產10萬噸正極材料前驅體項目,分三期建設,首期將建設1萬噸/年三元正極材料及2萬噸/年正極材料前驅體項目,預計2020年投產。
其中,四川路橋出資認繳出資4.40億元,首期出資2.75億元,持有項目公司55%的股權。綠然集團、藏格創投首期分別出資1億元和0.5億元,而科能鋰電以非貨幣資產出資0.75元,分別占股20%、15%、10%。
資料顯示,四川路橋從事的主要業務包括交通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此次投資該項目是首次涉足鋰電領域。而合作方綠然集團和藏格創投也非鋰電企業,唯一的鋰電企業為科能鋰電主要從事鋰電池材料、鋰電池系統集成設備等生產研發銷售服務。
科能鋰電官網信息顯示,公司成立于2011年,系四川省有色科技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四川發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合資成立的里的企業,產品包括磷酸鐵鋰和三元材料以及電源控制系統。公司開發的液相霧化高能密磷酸鐵鋰制備新工藝屬國內外首創,技術水平國內領先,其在大功率、高容量、高電壓鋰離子動力電池方面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截至2017年12月31日,科能鋰電總資產1.14億元,凈資產3609.94萬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5320.47萬元,凈利潤-1405.47萬元。
事實上,在補貼金額與能量密度直接掛鉤的倒逼之下,具有更高能量密度優勢的三元電池受到市場熱捧,從而拉動三元材料及三元前驅體需求量大增,進而掀起了大規模的產能擴充浪潮。
自2017年以來,包括當升科技、天津巴莫、杉杉股份、廈門鎢業、陜西紅馬、美都海創、華友鈷業、格林美等上市公司,紛紛擴充產能,投資數十億建設年產萬噸甚至10萬噸級別的三元材料或三元前驅體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企業新增產能絕大部分都以高鎳三元622/811為主,而非NCM523和NCM111體系的產品,主要目的是為滿足高鎳三元電池的市場增長需求,避免在低端產能領域惡性競爭,同時也為了減輕降低鈷價持續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提升產品盈利能力。
當前,包括當升科技、杉杉股份、寧波容百、天津巴莫、科恒股份等正極材料企業都已經開始量產供貨NCM811正極材料,還有河南科隆、桑頓新能源等三元材料企業積極布局。
而四川路橋當前投資的三元材料及前驅體項目才剛剛開建,一期項目在2020年才投產,屆時將面臨著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而資金、技術、成本等將成為四川路橋能否在未來市場競爭中生產立足的關鍵。
上一篇:奧特佳又瞄準鋰電設備企業國電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