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765次 | 2018年10月02日
了解車聯網世界
汽車業界基本有一個共識:車聯網技術必將在以后發揮巨大的作用。
但就如同互聯網出現之初,除了流量和廣告,大家都找不到技術的應用場景和發展方向,也沒有誰會想到互聯網對我們的生活帶來的改變如此之大。如今,“車聯網”的概念被提出,而它可能也會改變我們未來的出行方式或生活方式。在百科中,車聯網系統的解釋是,指通過在車輛儀表臺安裝車載終端設備,實現對車輛所有工作情況和靜、動態信息的采集、存儲并發送。車聯網系統一般具有實時實景功能,利用移動網絡實現人車交互。
車聯網主要搭載的功能是什么呢?其實主要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WCDMA/LTE移動通信技術。
準確的說,車聯網的實現,3G/4G等安全、高速的移動通信技術是汽車這一快速交通工具接入互聯網的基礎。就像早些年,想要打電話會通過傳呼機接受到電話信息,然后找到公共電話進行回電。而移動手機的出現,使得傳呼機接線員下崗,也使得人們可以隨時隨地打電話,而智能手機的出現,則使得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連接互聯網。如今,汽車通過高速、安全的移動通信技術就可以做到這一點。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第二部分是導航功能。
這個很好理解,畢竟GPS全球定位系統大家多少都有所了解,無論是電影中的實時定位,還是手機上出現的定位,都是這個意思。在開車日常出行的過程中,并不是每個人都像是成天穿梭在城市各個角落的出租車司機,對所有的路線、路況都了如指掌。導航的作用就是輔助,車主可以在線查詢目的地,規劃最合適的出行路線,提供很多的出行方便。
第三部分是智能車載系統。智能車載系統在車聯網中主要負責人機交互與信息處理。
簡單來說就是實現個性化和人性化,進而實現更高層次的智能化,達到人車互動的終極目的。通過車況自動檢測、遠程人工服務、語音識別、手勢控制、遠程控制和遠程人工服務等技術接近實現智能手機般的功能和用戶體驗。
第四部分是ECU電子控制單元與OBD車載自動診斷系統。
這兩個系統在車聯網中依然負責它們的本職工作,即監控和診斷車輛的運行狀態。配合智能車載系統可以實現對車輛的不完全控制,如智能泊車、自適應巡航、主動式碰撞預防系統等。對于車輛信息的診斷,簡單來說就是將汽車的數據通過無線網絡存儲到云端,車主通過手機客戶端就可以知道汽車目前的狀態,比如油耗、排氣、故障等等,這對于車主的日常用車來說也能提供很多的方便。
那目前的車聯網是一種什么狀態呢?我們不妨看一下自主品牌的幾款車聯網系統。
先來看斑馬系統。斑馬系統是由上汽集團和阿里巴巴聯合打造而來,由阿里巴巴提供相關技術支持,現搭載于上汽的車型中。“你好,斑馬”幾乎已經代表了當下的汽車智能中控系統,在抖音上彈射副駕駛模式的段子也讓人津津樂道。不過這也反映出斑馬系統最大的特點,那就是語音控制功能,同時斑馬也是最先出現智能中控系統之一。此外,斑馬系統還融合了支付寶,可只能支付停車費、過路費等。
再有是長安INCALL。“InCall”智能行車系統是結合即時通訊技術、藍牙及在線交互等最新的智能車載無線終端技術。它可以實現行車導航、車載通訊、影音娛樂、天氣情況、生活服務、資訊服務、安全保障等七大項、二十六種功能。它通過與聯通“沃”3G的合作實現撥打電話、交換數據等功能,其擁有行車導航、安全保障、影音娛樂等七大項、共二十六種功能。并且其配備的SD卡卡槽和USB接口,更方便了多媒體功能的進一步拓展。
還有是風神WindLink。東風風神搭載WindLink車載智能互聯系統是與華為共同開發的,可通過手機與9英寸高清電容屏映射,實現人與車、外界三者間的實時互聯,提供遠程控制、在線娛樂、語音識別、安全防護、人工導航等9大類29項服務。不僅能有線互聯,更集成了WiFi熱點。手機、平板均可通過WiFi與車機無線互聯,隨時隨地網上沖浪。一次最多連接五臺手機或平板電腦。
最后是吉利GKUI。它是吉利在今年3月推出的吉客智能生態系統,其全稱為GeekUserInteraction,這是一個基于安卓平臺打造的汽車智能生態系統,該系統由“一個ID”、“一個桌面”、“應用生態”以及“一朵云”四大部分組成。每位車主都會擁有一個G-ID會員管理體系賦予的專屬ID,車主通過登錄認證G-ID身份,可獲得G-STORE、G-錢包及第三方應用等各功能模塊使用授權。GKUI全面仿真了智能手機的交互系統,使用了目前用戶最為熟悉的觸控式的交互方式,將手機的用戶體驗帶到了車里。蓋包括地理位置、娛樂、車控、生活、智能家居在內的等多項服務的應用生態,為用戶提出全出行場景智能解決方案。
當然,目前車企的車聯網系統雖然噱頭足夠,但大同小異,或者說還遠遠不夠,理想中的車聯網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改變呢?
第一是交通更為便利。
我們時常會因為一點點的路況,而被堵城一條長龍。但是如果是車聯網的話,每輛汽車都具備GPS定位和“眼睛”,汽車可以將路況上傳給交通管理部門,由云端控制車流,進行路線規劃,避免交通擁堵。
第二是駕駛更為安全。
車聯網的存在,可以使汽車能夠通過自身傳感器主動探索周邊環境,能連接城市各類紅綠燈或其他管制信號,實現自動提示并規避危險。不僅是車與環境的連接,車與車之間也能進行各自的交流,這也是自動駕駛的前景,而如果這種情景得以呈現,未來實現交通零事故率也不是不可能。
第三是低碳出行。
現在大家都倡導低碳出行,而如果實現車聯網的話,汽車將會承擔很大部分的節能減排任務,單單是人、車、路三者構成的流暢交通網絡就會大幅減少額外的燃油消耗和污染。但要實現上述的情形,目前的車聯網還有著不小的差距。一方面更多的數據交流需求,都依賴于云端的計算儲存能力,大量的數據流需要實時的更新。
另一方面,需要無人駕駛技術的成熟,需要真正的互聯網汽車,這不僅僅是對汽車的賦能,更是需要提升各種社會基礎設施,才有可能達成人車交互,車與環境的交互和車與車的交互。此外,云端數據安全也是需要面對的問題。
畢竟,若是車聯網真的成為我們想象中的樣子,那一定程度上汽車就會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個體,它的思考與行動大部分需要通過云端的數據反饋,而若是云端數據被入侵后,難保不會給車主帶來人身安全等問題。
總之,車聯網的發展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過程,但車聯網所描繪的美好藍圖,卻真的值得我們期待一番。
下一篇:智能汽車理念及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