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714次 | 2018年10月02日
智能汽車理念及發展趨勢
“智能汽車”是在普通車輛的基礎上增加先進的傳感器(如特種、攝像等)、控制器及執行器等裝置,通過車載傳感系統和信息終端實現與人—車—路—云等的信息交換,使車輛具備智能的環境感知能力,使之能夠自動分析車輛行駛的安全和及時處理突發狀況,通過AI替代人為操作,并實現車輛按照人的意愿到達目的地并獲得良好的交互體驗。智能汽車主要內容是智能駕駛,主要是利用北斗導航系統對車輛所在道路位置進行精準定位,并與道路資料庫中的數據相結合,使其在智能交通網絡的環境下,能夠準確尋找到通往目的地的最佳路徑,并且利用駕駛控制系統,對道路狀況信息進行獲取及分析,同時通過調整車輛速度來保持車輛與其他車輛的安全距離,避免在行駛過程中與其他車輛發生安全事故。若因系統故障發生事故,則自動啟動緊急報警系統,并聯絡指揮中心報告位置以及其他關鍵信息,以便輔助救援行動等。智能汽車綜合系統主要包括智能駕駛系統、生活服務系統、安全防護系統、位置服務系統以及用車服務系統等。智能汽車包括三大要素:車輛主體、駕駛系統和服務體系。基于此,各發達國家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智能汽車的研究,隨著以互聯網、通信技術、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驅動的產業創新和以清潔能源替代化石燃料的能源創新,汽車產業正迎來承接著第四次重大變革的時代——智能汽車時代。
智能網聯汽車是搭載先進的車載傳感器、控制器、執行器等裝置,并融合現代通信與網絡技術,實現車與X(人、車、路、云等)智能信息交換、共享,具備復雜環境感知、智能決策、協同控制等功能,可實現“安全、高效、舒適、節能”行駛,并最終可實現替代人來操作的新一代汽車。左世全認為,近年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將呈以下六大趨勢。
從市場發展上看,商業化步伐加快推進,市場滲透率持續提升。在麥肯錫發布的“展望2025:決定未來經濟的12大顛覆技術”研究報告中,智能汽車排名第六,并預估其在2025年的潛在經濟影響為2000億~19000億美元。IHS預測,智能汽車將在2025年左右走進尋常百姓家,2035年銷量將超過1000萬輛,占同期全球汽車市場總銷量的9%。
從技術進步上看,自主式和網聯式加速融合,更高級別駕駛輔助技術逐漸成熟。目前車載式方案受限于不能充分模仿人體感覺、大規模應用成本較高、缺少城市環境的全景掃描等;網聯式方案則受限于無法實現車人通信、需要較大的基礎設施投資。兩種方案均不能完全滿足未來全工況無人駕駛的需要。而這兩種方案的融合將實現優勢互補,提供安全性更高、自動化程度更高、使用成本更低的解決方案。未來要實現這種技術融合則需要更先進的定位技術、更高分辨率的地圖、可靠而直觀的人機交互界面以及相關的標準與法規。
從產品應用上看,駕駛輔助系統(ADAS)率先實現商業化,運營車成為全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首選。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從競爭主體上看,ICT企業成為重要參與者,全球產業生態體系發生深刻調整。科技型公司如特斯拉、谷歌、百度等均開始涉足無人駕駛領域,且跨越程度快于傳統整車廠。傳統車企采用逐步提升的方案,從ADAS逐步過渡到無人駕駛加快智能化布局。
從使用方式上看,基于互聯網的汽車電商化和共享化使用方式創新日趨推進。隨著智能網聯技術的發展與進步,自動駕駛、智能交通、車輛智能化、動態信息服務的逐步實現,車輛共享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推動汽車回歸運輸的本源。
從商業模式上看,基于智能互聯和大數據的智能化商業模式創新蓬勃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推動汽車從單純的交通工具轉變成大型的移動智能終端,大數據的收集、分析、整合、挖掘將推動汽車產業發展并極大地惠及民眾。
上一篇:了解車聯網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