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953次 | 2018年09月23日
一個月6項目在渝開動,只為爭搶新能源汽車蛋糕
盡管純電動汽車“叫好不叫座”,但依然不影響車企及相關配套企業等的投資熱情。9月9日,長城汽車旗下獨立純電動汽車品牌歐拉西南地區首家4S店重慶億久店,正式在巴南區李家沱開業。不止是歐拉,包括比亞迪、北京車和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車和家)等車企紛紛進入重慶,本土車企長安、力帆、小康等也加緊布局,“押寶”新能源汽車。在不到1個月的時間內,已有6個新能源汽車項目開動,堪稱新能源汽車產業在重慶最密集的一次布局。
多家外地車企入渝布局
提及歐拉,或許大家還有些陌生。歐拉是長城汽車集團繼長城、哈弗、WEY后發布的第四個品牌,亦是長城旗下獨立的新能源汽車品牌,于8月20日正式進行品牌發布。
“盡管是新品牌,但歐拉已打造出了iQ、R1、R2三款產品。”歐拉西南地區首家4S店重慶億久店負責人介紹,iQ是歐拉的第一款車型,該車定位為新一代純電動緊湊型跨界車,在成都車展上正式上市。該車采用了孚能科技生產的三元鋰離子動力電池,續航里程可達360公里。除了外觀造型獨特外,該車智能駐車系統、泊車系統、Carlife車機互聯和TELEMATICS車聯網系統等智能應用一應俱全,并全系標配NFC卡片鑰匙。
該負責人稱,目前重慶地區歐拉已有超過80位車主預定,更與大客戶聚馬飛騰重慶公司、重慶巾寶新能源汽車簽訂了采購合同。重慶環球車享租賃有限公司也正在與其洽談意向購車事宜。
不僅是長城汽車,8月23日,比亞迪也與重慶璧山區政府就動力電池年產20GWh產業項目簽訂投資合作協議。該項目總投資人民幣100億元,主要包括動力電池電芯、模組以及相關配套產業等核心產品制造。同時,通過優先布局電機、電控系統和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等項目在渝落地,打造其西南區域總部。這也是繼今年7月初,比亞迪與長安汽車簽署合作協議,聯合在重慶兩江新區設立合資公司,聚焦于動力電池生產、銷售等業務板塊,產能按照10GWh規劃后的又一在渝項目落地。
和比亞迪同一天,智能電動車高科技企業車和家與重慶兩江新區正式簽約,車和家將投資110億元建設“智能汽車制造基地”。據悉,該項目總投資110億元,占地1800畝,總產能每年40萬輛車。基地將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有望于2021年內建成20萬輛年產能,投產至少兩款智能電動車產品,量產后年產值將超400億元。其首款面向零售市場的智能電動車產品將于今年下半年發布,2019年開始交付用戶。
而早在今年4月,特斯拉在重慶的直營體驗中心在重慶新光天地正式開業,宣告特斯拉正式加入重慶這個全新的新能源市場角逐。寶馬、帝豪、比亞迪等一系列品牌的新能源車型試駕也紛紛選擇重慶進行。
本土車企項目紛紛提速
面對多家外地企業“扎堆”在渝布局,本土車企也“不甘示弱”。
8月23日,長安汽車與兩江新區正式簽約,預計投資102億元打造“新能源產業園”。該產業園將集新能源研發、生產、供應和銷售于一體,主要布局長安汽車自建零部件工廠、在渝建廠的長安新能源合資公司及產業鏈上下游供應商等。產業園建成達產后,預計年產能合計不低于50萬套新能源核心零部件,產值超400億元。
“長安新能源產業園是長安汽車‘香格里拉計劃’宏大戰略的重要實施載體。”長安汽車相關負責人表示,新能源產業園將總體規劃,分期實施。計劃在兩江新區逐步打造新能源試驗園、科創園及制造園,形成占地約3000畝的新能源產業園;入駐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上下游產業鏈合資公司以及關鍵零部件供應商等。
長安汽車新能源汽車事業部常務副總經理蘇嶺表示,2020年前,長安新能源將建成“大、中、小”三個純電動汽車專屬平臺,未來長安純電動汽車都將基于這三個平臺來打造。隨后,8月30日,長安汽車公告,擬將公司新能源汽車業務相關資產劃轉給全資子公司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劃轉資產多達11億元。9月12日,長安汽車首款插電混動SUVCS75PHEV正式在上海1862老船廠上市。
位于兩江新區魚復工業開發區的重慶金康新能源汽車智能工廠已完工,目前正在進行設備調試,預計本月開啟試生產。屆時,將形成年產5萬輛純電動乘用車的產能。“工廠投產后,將成為重慶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新能源汽車工廠之一。”金康相關負責人介紹,設備調試后,工廠將試生產金菓EV—SF5。金菓EV不僅在電驅動和智能兩大技術重點領域取得了多項技術突破,更有著領先的技術集成能力。如,業內首創的四電機驅動平臺,能在3秒內完成百公里加速;獨立研發的電池管理系統,讓行駛里程輕松突破500公里;車載式的增程器平臺,為“充電難”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力帆集團董事長牟剛也曾在8月下旬舉辦的智博會上表示,力帆將把新能源戰略作為力帆最重要的戰略,將收縮戰線,把所有的資源都放在新能源這“一個籃子”里。力帆將在兩江新區,與專業的電芯制造企業組建合資公司,支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在研發上,企業所有的資源都將向新能源產業傾斜。“我們全新的智能新能源汽車將于明年底上市。”力帆總裁馬可透露。
重慶突變新能源汽車“紅海”
在一大波車企紛至沓來的背后,重慶是靠什么來吸引眾多車企紛紛加快布局速度?
“重慶擁有雄厚的汽車產業基礎和完善的產業鏈配套,兩江新區政府在營造極為優質的經營環境的同時,為企業提供了高效的服務和多方面的支持幫助。這也是車和家此次選擇入駐重慶的原因。”車和家聯合創始人、總裁沈亞楠表示。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曾表示,比亞迪的電池產能已出現不足。2017年底,比亞迪動力電池產能達16GWh。按照規劃,2018年~2020年將陸續達到29GWh、34GWh、39GWh。在此背景下,產能多點布局的同時,比亞迪的動力電池客戶也在加速推進。比亞迪副總裁、電池事業群CEO何龍表示,比亞迪目前已進入了長安汽車等本土車企的動力電池供應鏈。
“我們非常看重重慶市場的經濟輻射能力和增長潛力。”長城汽車歐拉品牌市場總監王昆表示,歐拉重慶億久4S店是其在西南地區打造的首家4S店。今年還將在全國布局180家4S店及店中店,致力于打造歐拉“新制造、新零售、新金融、新出行”的“新四化”商業模式。
與此同時,9月11日,中汽協發布8月份汽車產銷數據顯示,乘用車8月單月累計銷售178.99萬輛,同比下降4.55%。轎車、SUV、MPV紛紛遭遇“滑鐵盧”,但新能源汽車卻逆勢上揚。8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9.9萬輛和10.1萬輛,同比增長分別為39%和49.5%,繼續延續今年以來增長迅猛的勢頭。
面對日趨飽和的汽車市場,新能源汽車的快速大幅增長,無疑讓眾多車企看到了盡快轉型升級,搶占市場份額的方向。本土車企新能源汽車戰略的快速布局,也讓眾多動力電池、充電設施的配套商跟進布局。
本報記者了解到,作為汽車重鎮,重慶正在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僅兩江新區汽車產業,2020年預計將實現產值3500億元。其中,新能源及智能汽車將實現產量40萬輛、產值1000億元。同時,重慶市級新能源汽車運營監測中心已建成投用,這是國內首家對接國家平臺的省級平臺。
目前,重慶已匯集了超威、國能的電池模組;無線綠洲、金美通信的電池管理系統;特瑞、五龍動力的電池正極材料;云天化紐米科技的電池隔膜;神馳機電、賽力盟的電機;長安、凱瑞電動、中力新能源的控制器;日本三電、超力空調、建設車用空調的電空調;美國耐世特、龍潤轉向器的電轉向;德國華域大陸的電制動等核心配套。同時,上海電驅動的驅動電機和東風小康、眾泰汽車的動力電池電芯等重點配套項目也在渝落地。
產業鏈上下游商機萌動
此前,業內紛紛預測,隨著補貼退坡,新能源汽車產業會產生陣痛,但事實上并非如此,反而日趨紅火。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將是未來的大勢所趨。
國務院2012年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要求,2020年,中國要完成500萬輛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目標。《中國制造2025》也提出,到2020年,自主品牌純電動和插電式新能源汽車年銷量突破100萬輛,在國內市場占70%以上;到2025年,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車年銷量300萬輛,在國內市場占80%以上。預計到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將超4000億元,與之相關的動力電池市場規模將達2000億元。
而重慶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汽車生產基地,擁有整車企業20家,零配件企業1000家,每年的產量達到300萬輛,產值6000億元左右。在產業方面形成長安、力帆乘用車、力帆汽車、小康等6個乘用車企業,三家專用車企業,以及約30家相關配套企業。新能源汽車已成為實現汽車轉型升級的重要路徑。在此背景下,電池快速更換設備、動力電池組成、充電樁、互聯網、新能源共享平臺等五大領域都將呈現商機。
據市經信委此前透露的信息,到2020年,全市新能源汽車年產銷預計達20萬輛,年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5萬輛,建設充電樁3萬個。以充電樁設施為例,若未來幾年,重慶上路電動汽車達到5萬輛,一年下來,5萬輛電動汽車的充電市場規模就超過10億元,同樣商機無限。
上一篇:導致鋰電池材料失效的隱藏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