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951次 | 2018年09月10日
北汽新能源全力支持新能源汽車 打造“共享工廠”
在2018年泰達論壇上,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與北汽新能源總經理鄭剛都提到了一個詞“開放共享”。北汽新能源將開放制造、開放供應鏈,并且設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基金——安鵬基金,全力支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新能源汽車發展至今,已經從傳統意義上的制造、資金、人才、技術等的競爭延伸到了整個行業運營、服務產業鏈的整合能力與生態系統建設能力的競爭,甚至已經到了我國的本土品牌與跨國車企在未來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的競爭。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單打獨斗是沒用的,在快速發展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上,參與其中的企業可能涉及多個行業,沒有任何一家企業能夠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到盡善盡美。北汽的開放共享是具有前瞻性的。
大開放深融合已經成為汽車行業的主旋律
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認為:“在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和輕量化特征的技術革命推動下,共享化、服務化、平臺化為特征的模式創新作用下,整個汽車產業正在以超預期的速度發生深刻巨變。站在新的歷史方位和這樣一個時代的節點上,大開放深融合已經成為汽車行業的主旋律,走開放道路,謀共贏發展,不僅是中國經濟,對于時代之問的有力回答,也是中國汽車工業應對行業百年變革的真實寫照。”
針對汽車行業的開放共享,徐和誼提出了三個觀點。
第一就是要立足技術突破,全面強化研發領域的改革開放。當下的汽車行業正處于科技革命催生的產業鏈上,這要求我們從技術層面加快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傾斜。北汽集團已經在技術層面融入開放共贏,以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共用為原則,聯合共建世界級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高地。
第二就是要圍繞資源共享,加快實現產業鏈的開放合作。傳統車企在整車制造方面的優勢與互聯網企業在把握用戶需求的能力相結合,多領域協同共創汽車產業的未來。
第三就是要聚焦模式創新,探索生態圈的開放合作,打造品質消費新模式。北汽的朋友圈正越來越大,發展之路也越來越快。
北汽的“開放共享”戰略如何走
如果說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的態度是面向整個汽車行業的,那么北汽新能源總經理鄭剛的講述則是把開放共享的戰略落到實處的做法。
在技術上,重點強化開放和共享,在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北汽新能源建立了共享共建共制共用的理念,并且將兩款全新的電動汽車的平臺向社會開放,通過向外部的服務來實現技術和創新的共享。
在制造資源上,北汽新能源愿意與全球的汽車的玩家和客戶實現共享,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業務就是與全球領先的高性能汽車的制造商麥格納公司合資成立的高性能電動汽車制造基地,未來將會向多品牌的客戶開放。
在供應鏈的開放共享上,最主要的就是北汽新能源建立了自己的一體化動力總成公司,這家公司凝聚了九年的核心技術,在保證北汽新能源自我發展的同時,也將服務于所有業內的同行。
最后是資本的開放和共享。北汽新能源參與投資的安鵬基金是北汽在北京市的支持下建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基金,這個基金一方面是著重于前瞻技術和創新技術的開發,另外一方面是產業孵化和產業發展的投放。鄭剛表示,北汽新能源熱忱的歡迎技術擁有者和產業所有者跟來共同研究探討。
北汽新能源一直堅持越開放、越融合的發展理念,與整個行業共同成長。
北汽已經實現的開放共享
盡管北汽的開放共享戰略是在今年年初才正式提出,又在此次的泰達論壇上再次強調的。但是北汽的開放共享之路早已開啟。
2017年10月,北汽集團與百度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宣布將以百度Apollo開放平臺為基礎,北汽集團車輛將借助百度人工智能核心技術,于2019年前后實現L3級別自動駕駛車輛量產,2021年前后實現L4級別自動駕駛車輛量產。除了百度之外,北汽還與科大訊飛、華為合作,發力智能網聯汽車,并推動平臺共享化。
2017年12月,北京市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落戶北汽新能源總部中國藍谷。北京新能源技術創新中心的發起共建方達到15家,涵蓋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上中下游產業,通過開放共享促進技術升級,跨界打造了“共建、共治、共贏”的生態圈。
2018年8月,北汽集團與長城汽車基于零部件共享方面進行整合,在越野車的混合動力技術進行共享,促進產業鏈的縱向合作和橫向融合,培育中國品牌自身的優勢。
除了在產品制造上的布局,北汽打造的“輕享出行”共享出行平臺也正快速成長。此外,北汽新能源基于國際化通用AUTOSAR標準自主開發的軟件平臺,與國內外一流供應商展開全面合作,整合了全球的優質供應商資源來打造極具競爭力的三電控制系統。
正如徐和誼所言,大開放深融合已經成為汽車行業的主旋律,在開放共享上,北汽新能源已經拿出了實際行動,開放共享的態度也是誠意滿滿。可以預見,未來的北汽新能源將成為造車的孵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