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947次 | 2018年09月06日
中國新能源車市半年總結
用一句話總結2014年上半年的新能源車市場,可謂“風生水起,前景可期”。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20477輛,同比去年增長2.2倍,上半年的銷量已經超過去年全年銷量。其中,比亞迪占據了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的半壁江山,比亞迪秦則以5357輛的銷量成為上半年銷售冠軍,占插電式混動車銷量的97%。
地區發展不均衡新能源政策差異化
從這一數據不難看出,上半年總的發展形勢還是比較樂觀的,但深挖根源,一片祥和的整體數據下卻難掩區域間推廣發展不平衡的現實。以北京、上海為例,北京上半年的新能源市場持續低迷,據了解新能源汽車上牌量僅331輛。反觀上海,2014年上半年上海已辦理了免費牌照的新能源私家車達到1436輛,超過2013年全年銷量(581輛)的2倍,各主要車型均有出色表現,冠軍比亞迪秦則一度掀起了搶購風暴,供不應求。
同樣是直轄市,同樣是新能源推廣示范城市,為何導致冰火兩重天的局面?政府出臺補貼政策,鼓勵市民購買,對大部分消費者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誘惑。而地區間對待新能源汽車態度的截然不同、地區政策的差異、相關配套設施的不統一,在很大程度上禁錮了新能源車“遍地開花”的夙愿。
北京:政策補貼趨于保守消費者多持觀望態度
早在2012年,北京市制定了新能源汽車推廣目標:即到2015年達到35000輛,其中公共領域5000輛,出租車、租賃、私人購買各10000輛。今年初,北京上海兩地就公布了新能源車補貼目錄,北京僅對純電動汽車給予補貼,國家補貼政策中的插電式混動車型則不在其中,這直接限制了插電式混動車型的市場準入。再加上限購政策引起的牌照問題,導致很多消費者處于觀望態度,一些車型不得不面對在其他地區銷售火爆,在北京卻慘淡經營的現實。而北京的新能源汽車推廣進度距目標還有很大差距,政策是否進一步放開值得相關部門深思。
上海:補貼上牌雙管齊下新能源個人消費之都
上海市在2012年制定的新能源汽車推廣目標為10000輛,其中乘用車7600輛。其中計劃:2013年近450輛,2014年近2500輛,2015年近7000輛。而上海的補貼政策,將包括插電式混動車在內的多款車型納入目錄,除享受3萬元的地方補貼,還可以免費獲得價值7萬多元的專用新能源車牌,同時區級財政再給予1.5萬至2萬的補貼。破除了“地方保護”的堅冰,上海的市場競爭得以開放,促使新能源汽車私人購買需求的釋放。以比亞迪秦為首的雙擎雙模車等主流產品,也在短時間內獲得了銷量的快速突破。
據悉,到2015年上海將拿出2萬張免費車牌,支持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在年內,還將在小區、停車場、高速公路完善充電樁的基礎設施建設。3月份上海公布的正式方案中計劃推廣的新能源汽車數量比原方案提高了30%,即2015年上海將實現13000輛新能源汽車的銷售目標。從而上海成為新能源汽車個人市場推廣的排頭兵—被譽為“中國新能源車個人消費之都“。
政策全力保障地方保護破冰在即
7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提出,堅決破除地方保護,無疑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福音?!兑庖姟访鞔_:各地區要執行國家統一的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不得采取制定地方推廣目錄、對新能源汽車進行重復檢測檢驗;不得阻礙外地生產的新能源汽車進入本地市場,以及限制或變相限制消費者購買外地及某一類新能源汽車。此外,國家對拉動新能源汽車私人消費還打出政策組合拳,多重補貼、免征購置稅等優惠集中突破購車環節,新能源汽車將迎來新的一輪搶購熱潮。
無論是立足地方產業升級,還是致力于節能減排,歸根結底,新能源車的發展最終取決于銷量。政策的助力,地方政府部門落實得力,新能源汽車私人消費即將駛入快車道,自主品牌或可迎來彎道超車的契機。
上一篇:新能源汽車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下一篇:杉杉股份漸成鋰電業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