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747次 | 2018年09月02日
簡述CBIS2018構建的燃料電池價值鏈
日前,國家工信部公示的申報第311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新產品,其中有13款氫燃料電池車車型,是2018年以來幾批新車公示中數量最多的一批。可以看出,國家在從戰略層面盡快推進燃料電池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根據規劃,到2030年,我國要實現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達到200萬輛的目標。
作為新型的能源動力,以氫能為主體的燃料電池,不僅能夠在燃料上實現對傳統燃油的替代,而且與鋰電池相比,還具有零污染、燃料來源可再生等諸多優點,如果單從環保角度來說,燃料電池是未來新能源汽車動力最理想的選擇。
那么,如何有效創建燃料電池的價值鏈體系,破解燃料電池在商業化應用等方面難題,前瞻規劃燃料電池產業化藍圖就變得日益迫切和重要。
“鋰想”峰會·共商燃料電池發展大計
2018年11月7-9日,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電池應用分會)聯合電池中國網,將在北京舉辦以“新時代?破而立:前行中的產業轉折之路”為主題的“鋰想”2018第三屆動力電池應用國際峰會(CBIS2018)。屆時將會就“燃料電池價值鏈創建”、燃料電池的“應用與產業化”“氫能儲存與關鍵技術突破”等燃料電池相關話題展開廣泛深入討論,共商燃料電池未來發展大計。
我們知道,氫燃料電池產業鏈是非常龐大復雜的生態系統,包括上游的氫氣制取、運輸和儲藏,在加氫站對氫燃料電池系統進行氫氣加注;中游電堆等關鍵零部件的生產,將電堆和配件兩大部分進行集成,形成氫燃料電池系統;下游應用層面的交通運輸、便攜式電源和固定式電源等。
當前,我國燃料電池產業上中下游的價值鏈尚未有效建立,還未能達到大規模產業化推廣應用的階段,一個重要原因是關鍵技術還不夠成熟。燃料電池產業是涉及化學、材料、機械、電子等多個領域復雜技術的交叉載體,且所需技術水平非常高,給降低成本、市場開拓等帶來了很大的挑戰。
就目前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而言,燃料電池汽車生產成本居高不下,極大制約了氫燃料電池產業化進程。因此,如何生產出高性能、高可靠性、低成本的燃料電池,已成為燃料電池技術提升、發展的重要方向。但是,正由于燃料電池尚未產業化,導致生產廠商沒有有效盈利模式,不僅帶來資金壓力,也缺乏研究動力,進一步阻礙生產成本的降低和產業化進程。那么,燃料電池產業是否也應該像鋰電池產業那樣,通過政府補貼方式來推動產業化發展?如何防止騙補?如何避免低端化競爭?
如同困擾電動汽車的充電問題一樣,加氫站的稀缺也是難題。業內普遍認為,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的難點之一就是加氫站等基礎設施配套不完整。加氫站的投資建設成本極高,加上一二線城市土地資源緊缺,投建成本遠高于加油站和充電站。那么,應該如何才能大幅降低加氫站的建設成本,如何在不利的局面下,與加油站和充電站同臺競爭?這三種基礎設施是否能夠“和諧共處”,還是會“勢不兩立”,如何處理它們之間的關系?
除了加氫環節外,還必須有制氫、運氫、儲氫、用氫全產業鏈的完善配套設施。當前我國雖有較成熟的制氫技術,如甲醇裂解制氫、煤氣化制氫、水電解制氫等方式,但大多是針對工業用氫。針對未來車載氫能的大規模制備、儲運和使用,還有待進一步研究。那么,如何打通這些關鍵環節障礙,吸引更多的資本、技術導入,使其形成可循環和盈利的有效商業模式,值得業內人士關注和探討。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知道,燃料電池屬于新型的前言高技術產業,從燃料電池全球發展軌跡來看,由于起步較早,目前歐美日等國家已經在交通領域顯示出市場化的跡象,燃料電池技術應用已經在商業化初期嶄露頭角。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借鑒他國的發展經驗,并使其“中國化”,探索出適合我國國情的燃料電池產業發展模式呢?
“鋰想”峰會?打開彎道超車的錦囊妙計
燃料電池產業發展關乎國家未來能源戰略,必須要有前瞻性、宏觀性、全方位的發展思路。那么,如何像在鋰電池領域那樣,盡快建立燃料電池的價值鏈體系,實現燃料電池產業的大規模商業化、產業化,并實現彎道超車呢?
“鋰想”2018第三屆動力電池應用國際峰會(CBIS2018)將站在全球燃料電池產業發展高度,厘清發展脈絡,探究技術路線,創新商業模式。在這里,嘉賓們將“揮斥方遒,指點江山”,為燃料電池產業發展貢獻最建設性的方案,非常期待您的錦囊妙計!
“鋰想”2018第三屆動力電池應用國際峰會(CBIS2018),將設立5大主題、30多場專題演講和3大主題的專場圓桌論壇。屆時,100多家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產業鏈企業負責人、數十位科研院所及行業機構專家、多位外國駐華使館商務官員及外企代表將齊聚一堂,就共同關心的行業話題展開深入探討和交流。
下一篇:鋰空氣和燃料電池誰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