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365次 | 2023年01月03日
動力鋰電池"牛轉乾坤",駛入供應鏈為王的時代
豬真的會飛嗎?當臺風走了,豬的下場是什么?揮手過去的2020年,迎來希望的2021年,一大批汽車產業新政策也落地施行著,在政策不斷加碼的背景之下,汽車新能源行業也迎來下一個不相同的春天。今年的兩會上,汽車產業發展依舊是熱門話題。汽車行業的代表們也紛紛為未來汽車走向及發展出謀劃策,期待政策的改革可以更大地發揮其效果。去年國務院就公布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進一步明確了發展方向,也堅定了行業、公司、投資者發展的信心。
去年全球新能源汽車整個汽車銷售量是有所下降,全球范圍看,國內算好的,新能源汽車是一枝獨秀,我國的增速是比較高的,去年達到了10.9%,速度比較高,而且趨勢還是繼續在新增,成為新的亮點。和此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還處于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新能源汽車自身市場競爭是很激烈的,大家都看好這個行業,但同時新能源汽車從技術上、從品質上、從消費者的感受上還有不少問題,要進一步的解決,要攻克這些難題,解決這些問題。
供應鏈產業將成為新能源發展的關鍵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作為國內經濟發展的核心支柱和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汽車產業將成為應對國際國內復雜環境變化的重中之重。越來越多的電池公司開始意識到供應鏈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且都在相關原材料上進行著嚴格的戰略布局,動力鋰電池也將成為供應鏈前端新能源未來幾年的重中之重。
根據資料顯示,2021年一月份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迎來大幅上漲,僅是今年一月份全球動力鋰電池裝機量就達到13.7GWh,差不多是去年同期數量的雙倍。且排名在第一位的依舊是CATL,達到了4.3GWh,同比上升166.2%,在市場中占比31.2%。其次是LG新能源以及日本松下。新能源汽車景氣度持續提升,造車新勢力、傳統公司紛紛加快新能源汽車上市,動力鋰電池公司要儲備更大規模的產量,才有機會搶占更大的市場份額。而根據相關規劃及建設周期,2021年動力鋰電池公司產量將迎來集中釋放大年,全球競爭形勢進一步加劇。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由于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持續升溫,動力鋰電池公司訂單也隨著新增。和此同時,原材料價格也持續上漲。鋰、鈷、鎳等礦產具有自身的周期性,而新能源汽車及細分領域需求旺盛,供需結構影響價格波動較大,而電池公司或車企通過布局上游原材料,不僅有助于鎖定優質資源長期、安全的供應,還能進一步平抑上游資源價格的周期性波動。
動力鋰電池風光無限芯片技術危機四伏
動力鋰電池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核心環節,國內廠商在這方面具有著較大的競爭力。但反觀產業鏈中另一大關鍵-汽車芯片,我國車企在這方面的短板也很明顯。我國在汽車芯片領域和國際先進水平差距較大,聚焦高端芯片、操作系統、人工智能算法、傳感器等等,卡脖子問題尤為突出。
汽車大數據將成為我國汽車公司基于大數據開發的自動駕駛、智能交通等技術領域的有效優勢,但在產業鏈中的部分環節,特別是汽車電子領域過度依賴海外供應鏈。
隨著大數據時代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應用,軟件和行業標準將成為未來競爭焦點。雖然在軟件和代工制造領域目前暫無公司掌握決定性優勢,但搭載著智能化應用的新能源汽車大量使用的終端數據早已決定了產業發展方向。其中,電池、芯片和軟件或是被富士康這類代工制造領域一統天下,那公司就會成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霸主。
汽車網評:就國內汽車公司而言,假如想在未來全球汽車行業市場上占據有利位置,除了發揮自身優勢之外,還應學會取長補短。確實在目前全球汽車公司缺芯的大環境之下,假如有任何一家國產公司能抓住這次機會,成功實現彎道超車,甚至有可能實現國產汽車芯片不再依靠進口,甚至是能對外出口國產芯片產品,一舉起打破國外汽車芯片的壟斷地位,讓我們一起期待在不久的將來,我國車企也能在汽車芯片領域掀起一股國產化風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