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529次 | 2023年01月04日
動力鋰電池產業劇變中,CATL拿什么保住"一哥"地位?
繼市值上超越我國石油后,CATL就一直處于風暴眼中。
近日,據財聯社報道,CATL將向現代汽車集團專屬平臺E-GMP打造的二款車型供應動力鋰電池,供貨時間將于2023年開始。
對此消息,CATL雖然并未做出回應,但其股價卻很快發生了變化。據Wind數據顯示,昨日CATL收盤股價大漲8.18%至404元/股。
而在6天前,CATL連發多個通告表示,投資不超過120億元建設四川宜賓動力鋰電池制造基地、投資不超過120億元建設廣東肇慶動力及儲能項目和投資不超過50億元建設福建寧德一汽動力鋰電池生產線擴建項目,合計投資總計290億元。
受此消息利好的影響,自次日開盤高開3%至379元/股后,二月四日收盤股價繼續上漲至388.5元/股,漲幅達到1.97%。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在前一天,隨著一份股份解禁文件的公布,已讓CATL成為關注的焦點。
早在二月一日,CATL就公布了一份非公開發行股份上市流通提示性通告,通告表示將解除限售和實際可上市流通的股份,占其目前股本總數的5.25%,而解禁上市流通日為二月四日。
據界面新聞統計,這次CATL的解禁市值為4332.89億元,幾乎占到其發稿前總市值9555.5億元的一半。雖然目前解禁股持有者并未表態是否會減持,但資本市場對此依然表示擔憂。
其實,自CATL超越中石油后,其股價就一直上演著過山車的走勢。而這背后,或許反映著CATL內憂外患的不穩定現狀。
CATL2020年十二月三十一日-2021年二月九日K線圖,截圖自Wind
受疫情影響,去年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受阻,動力鋰電池行業由此受到波動,需求和裝機量隨之下降。正因如此,CATL2020年前三季度營收和凈利潤表現并不優秀。
此外,在上月接連發生的CATL旗下電池廠的爆炸事件,也讓其陷入短暫的動蕩之中。
而在外部市場方面,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動力鋰電池行業的競爭卻逐年加劇,CATL雖依然坐在一哥的位置上,但身邊的威脅并不少。
先不說比亞迪、國軒高科等國內動力鋰電池廠商的追趕,LG化學及松下等海外電池廠商近幾年也開始逐鹿國內市場、并緊追CATL。
CATL市值一度超越我國石油,外界將此視為新能源汽車將逐步代替燃油車的信號。
在群雄并起的時代里,CATL是否能坐穩動力鋰電池一哥的位置?
1
當股價坐上過山車
基本滿意。
十四年前,曾任我國石油董事長的蔣潔敏在接受央視采訪時這樣表示,彼時的我國石油的確能撐得起這個評價。
2007年十一月五日,我國石油在A股風光上市,首日開盤價一度被投資者推高到48.6元/股,也用71181億元的市值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值公司。
殊不知,這家昔日里全球第一市值的公司,卻在十四年后被一家制造動力鋰電池的廠商在市值上所超越。
據我國能源報報道,就在去年十二月二十一日,CATL的股價漲幅超12%,當日收盤股價為325元/股,市值也隨即達到了7571億元。一周后,在十二月三十日,CATL股價漲幅達到10.39%,收盤股價為340元/股,市值也達到7920億元,一舉超越我國石油當日7558億元的市值。
CATL和我國石油市值比較圖,數據來源于Wind,連線出行制圖
今年開年后,這樣的漲勢還在繼續。一月四日收盤時股價實現高漲15.09%至404.1元/股,這之后,股價繼續飛漲直至到一月七日,收盤股價達到413.23元/股,市值達到9626億元的新高。
不過,就在CATL正向萬億市值沖鋒之時,卻被踩下了剎車。
一月七日,據寧鄉公布微博稱,當日晚間湖南邦普循環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湖南邦普)老廠車間發生爆炸起火事件。據企查查數據顯示,該公司屬于CATL控股的子公司。
作為當事方的CATL對此事故雖很快做出了回應,但由于這家公司重要負責CATL電池產業中回收部分的業務,受此影響CATL次日收盤時股價為404.5元/股,降幅達到2.11%,市值在一天內蒸發203.32億元。
此后一周,股價的頹勢繼續延續。一月十一日股價繼續走低,當日收盤價為390元/股,降幅為3.58%;期間雖有小幅反彈,但股價的降幅并沒有得到緩解,在八天后收盤股價降到366.11元/股的低點,當日市值也跌至9000億元以下。
到了一月二十日,CATL股價回漲至收盤價391.4元/股,漲幅一度達到了25.29%。在業內看來,這一回漲和前日其公布的專利有很大關系。
一月十九日,CATL公布了兩項和固態電池相關的發明專利。據專利文件可以看到,這兩項專利都和固態電解質相關,將有利于全固態電池的能量密度的發揮。自上月初蔚來推出150kWh固態電池包后,CATL這一專利成為這一領域又一進展。
CATL固態電解質相關專利信息,截圖自企查查
受此消息的利好影響,此后幾天CATL的股價一路走高,于一月二十二日重回400元股價,當日收盤價為408元/股,市值也重回9100億元之上。
但很快,CATL的股價再次由于爆炸事件而陷入泥潭之中。
一月二十日晚間,德方納米控股子公司曲靖市麟鐵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德方納米)公布通告稱,當日上午其一個室外尾氣吸收塔發生爆炸。據德方納米曾披露資料顯示,其公司在2014至2016年均為CATL的前五大供應商。此外,據企查查數據顯示,CATL占其公司總股本的40%股權。
這之后,CATL雖然對此爆炸事故很快做出回應,并表示只是參股關系,未參和其公司的生產運營,但也沒有擋住股價的下跌。
就在事故發生的下一周,CATL的股價再次下跌,自一月二十五日收盤時的396.95元/股降至一月二十九日收盤時的354.11元/股,降幅達到了4.27%,這也是CATL在上月股價的最低點。
而到了本月初,CATL股價繼續走低。二月一日,其股價收盤價為350.33元/股。但隨著CATL連發多個擴產通告后,及時將股價的下跌再次止住。自二月二日公布通告后,CATL股價開始回調,至二月四日收盤時,股價較二月一日股價已回漲38.17元/股。
至此,從CATL于去年十二月超越我國石油、股價也隨即達到了413.23元/股的高點后,截至本月五日收盤其股價已上演了多次起伏,堪比坐上了過山車。
其股價的不穩定,或許也反映著CATL頗具挑戰的現狀。
2
CATL的內憂外患
在目前動力鋰電池這個賽道上,已坐到頭把交椅的CATL壓力也不小。
去年十月,CATL公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第三季度實現營收127億元,同比上升了0.8%;實現凈利潤14.2億元,同比上升4.24%。這也是CATL去年前三季度首次實現營收和凈利潤雙上升。
雖然CATL在第三季度交了一份較為好看的成績單,但也無法遮蓋住前三季度的頹勢。據財報數據顯示,CATL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15.22億元,同比下降4.06%;實現凈利潤36.82億元,同比下降2.07%。
關于CATL去年前兩季度的發展不利,和疫情不無關系。
隨著去年年初疫情的爆發,去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大幅降低。據我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39.7萬輛和39.3萬輛,分別同比下降36.5%和37.4%。
去年上半年突發疫情及政策影響導致新能源汽車銷量集體下降,而動力鋰電池裝車量也隨之下降,從而影響電池供應商收入。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曾對北京商報這樣表示。
在外界看來,隨著疫情逐漸被控制,其營收和凈利潤應該會得到回升。但關于CATL而言,事情并不是如此簡單,曾作為立身之本的技術路線已搖搖欲墜。
早在2011年,CATL就在福建寧德市成立,但在彼時的動力鋰電池賽道上,已然慢了許多,它前面已有比亞迪和國軒高科兩個已實現自給自足的玩家。
作為CATL創始人的曾毓群自然也看到了這點,于是在公司創立之初,就另辟蹊徑沒有將當時市場普遍認可的磷酸鐵鋰路線作為主打路線,而是選擇了成本更為高昂的三元鋰路線。
就在曾毓群做出這個選擇后,政策也幫了他一把。
在CATL成立的一年后,中央公布了《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2012-2020年)》,規劃提出到2015年,動力鋰電池模塊比能量要達到150Wh/kg以上,而在那時只有三元鋰電池能達到這一指標。
于是,在政策紅利的加速下,CATL于2017年借勢超越了比亞迪和國軒高科,一舉成為了動力鋰電池行業的一哥。在這之后,CATL繼續在三元鋰電池方面做著研發,并在兩年后推出并量產了811電池。
寶馬iX3搭載的CATL811電池,圖源CATL官微
簡而言之,811電池即動力鋰電池正極材料中鎳、鈷和錳三者配比為8:1:1的三元鋰電池,這一電池可以將能量密度提升至170Wh/kg,并有效的提升裝載此款電池的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
811電池雖有諸多優點,但自推出后就一直備受質疑。
首先就是電池的安全性。據未來汽車日報報道,去年國內市場發生了超過20起新能源汽車自燃事故,這其中多為裝載三元鋰電的車型。而隨著去年比亞迪和CATL的一場針刺試驗,更將CATL的811電池的安全性送上輿論的焦點。
按照目前的技術,811電池系統做到不起火幾乎不可能。假如要做到單體電芯不起火,估計會采用固態/半固態電池,或者較大地犧牲能量密度。新能源汽車行業專家傅振興對車市物語這樣表示。
除了安全性之外,三元鋰電池目前的市場份額也在逐步被擠壓。
據我國汽車動力鋰電池產業創新聯盟去年十一月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十一月,國內三元鋰電池共計裝車5.9GWh,同比累計下降8%;磷酸鐵鋰電池共計裝車4.7GWh,同比累計上升上升13%。按照這個趨勢,2021年磷酸鐵鋰的裝機量大概率會超過三元鋰電池。
正如如此,去年業內一度有傳言稱CATL會放棄811電池,CATL雖然對此進行辟謠,但三元鋰電池的安全性和市場份額受擠壓等內憂問題依然存在。
相比于內憂的困擾,關于CATL而言,外患或許更具有威脅。
其實,CATL前幾年之所以可以坐到一哥位置上、并沒有受到多大的威脅,還要得益于政策的扶持。
2015年,工信部推出動力鋰電池白名單,國內新能源車企只有采用白名單中公司的電池才能獲得補貼,進入白名單之中就有CATL。
借此,CATL在政策的扶持下駛入發展快車道。2019年,包括華晨寶馬、宇通客車、中通客車、廈門金旅、北汽、中車集團、吉利在內的各個車企,CATL電池的裝機比例都在90%以上。
但隨著當年工信部取消了白名單,擋在外資動力鋰電池公司面前的墻被推倒,這些公司就此進入國內市場再無阻礙。而作為國內動力鋰電池行業一哥的CATL,首當其沖地迎來了LG化學、SK等外資電池公司的挑戰。
據SNEResearch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一月至八月,LG化學的動力鋰電池裝機量占全球市場的15.9%,排名第一,CATL以15.5%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二。這之后,CATL雖奪回2020年全球動力鋰電池裝機量第一的位置,但LG化學和松下依然在其身后緊追。
2020年全球動力鋰電池裝機量排名,數據來源于SNEResearch,連線出行制圖
其實,隨著CATL在市值上超越我國石油后,在業內看來一個新的能源時代就隨之開啟。但對目前的CATL而言,除了要面對自身內憂外患的問題之外,還要思考一個老問題如何繼續穩住動力鋰電池行業一哥地位?
3
新時代下,CATL拿什么穩住一哥地位?
關于許多競爭對手而言,汽車電池通常只是他們的幾個業務領域之一。但對我們來說,一切都要圍著電池轉,我們必須成為這個領域的最強者。
在CATL創立不久,在被媒體問到關于公司及未來的思考時,曾毓群曾這樣回答道。
但要讓CATL做到這點,其實并不簡單。
這是因為在新能源汽車行業自發展以來,就存在著一個慣例雞蛋不會放在同一個筐里。簡言之,就是任何一家車企并不會只選擇一家動力鋰電池廠商作為供應商,而是同時選擇幾家。
就拿TSLA為例,就目前其電池供應商就已經囊括松下、LG化學和CATL國際三大電池巨頭。為保證其電池供應穩定,我們會選擇多家電池供應商來供給電池。TSLACEO埃隆馬斯克曾對媒體這樣表示。
而作為國內動力鋰電池行業頭部公司的CATL,同樣并不是車企的唯一選擇。
大眾2020年豪擲11億歐元入股國軒高科,又選定萬向一二三作為供應商;奔馳也投入千萬歐元入股孚能科技。就連曾作為CATL的伯樂華晨寶馬也在去年七月選擇了億緯鋰能。
這背后的原因很簡單,動力鋰電池公司無法滿足眾多新能源車企的需求,為了實現生產,車企們不得不選擇多家動力鋰電池公司作為供應商。即使到了2021年,這樣供需之間的不平衡依然存在。
未來5年,鋰電產業市場將迎來井噴期,快速進入到TWh時代。
就在上月召開的我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云論壇上,曾毓群曾給出了這樣的判斷。在他看來,2021年開始全球鋰電池行業將會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時代,需求會有明顯的提升,但反觀供給端,目前全產業鏈的產量供給上升相對較慢,有效供給不足。
換句話說,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也讓動力鋰電池行業進入到一個新的時代,但行業的基本規則并沒有改變滿足更多車企的需求,來搶奪更多市場。
而從今年初開始,眾多新能源車企關于動力鋰電池的需求就已呈現出井噴式上升。
TSLA國產ModelY強勢登陸國內市場,由于超預期降價一度導致官網癱瘓;緊接著,蔚來公布了新車型ET7,據蔚來聯合創始人秦力洪對媒體表示,ET7訂單量也超過預期。在之后,智己汽車也公布了自己的新車型,并開放預訂。
TSLA國產ModelY和蔚來ET7,圖源TSLA/蔚來官微
除此之外,像小鵬、威馬、零跑等國內新能源車企、寶馬、奔馳及奧迪等傳統燃油車車企也都會在2021年推出旗下的諸多新車型。
從TSLA、蔚來,再到小鵬、寶馬等車企的高速放量,都在增大CATL為代表的動力鋰電池廠商的電池供給壓力。據高工鋰電機構統計,2021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預期上調至197萬輛,同比增速將超過52%,對應動力鋰電池裝機量達97GWh。
為了滿足更多車企的需求和搶占市場,CATL等動力鋰電池公司們紛紛開始了擴產運動。
就在本月初,CATL就公布通告稱,將在四川宜賓、廣東肇慶和福建寧德投資建設動力鋰電池基地及動力儲能項目,合計投資總計290億元。而在2020年十二月底,CATL宣布,投資390億在福建福鼎、四川宜賓、江蘇溧陽三地增產擴產。短短幾個月,就大手筆拿出近680億元擴充產量。
緊接著,比亞迪也公布通告表示,將分別以現金的方式對旗下的子公司進行增資擴產。
除了頭部動力鋰電池公司在擴產上進行加速,它們身后的動力鋰電池廠商們也開始奮力緊追。
上月,中航鋰電宣布投資50億元、規劃產量為10GWh的項目即將迎來正式投產,二期項目規劃已在進行中。而在去年,國軒高科柳州10GWh動力鋰電池生產基地也開始動工;蜂巢能源宣布投資155億元在歐洲建立24GWh電池廠。
然而,就在CATL等動力鋰電池廠商做著擴產的同時,也開始發覺僅僅通過原來的擴產辦法很難贏得更多市場,因為從去年開始已有很多新能源車企已不甘被電池廠商卡住脖子,開始親自下場布局電池業務。
去年九月,馬斯克在TSLA的電池日上公布了旗下的新能源計劃,并表示在兩到三年后,當實現自給自足后,不排除向外輸出電池產品。再到今年,蔚來、智己汽車和廣汽新能源均已推出的旗下新電池技術,連線出行曾在《TSLA、蔚來、廣汽的1000公里續航電池,是真技術還是新噱頭?》一文中進行了詳細闡述。
雖然像蔚來、智己汽車等車企及品牌目前在電池方面,還在和CATL等動力鋰電池廠商合作,但在這些車企摸透電池生產工藝后,很大概率會真正自研電池,就像TSLA那樣,這樣可以讓成本降到更低。一位動力鋰電池行業從業者對連線出行表示。
正因這樣,CATL為了在新的時代下,繼續穩住動力鋰電池行業的一哥地位,不再僅對動力鋰電池業務進行繼續布局和研發,也開始向其他業務開始拓展。
據北京商報報道,自去年開始CATL投資了包括同類電池廠商,并涉足上游電池原材料端、證券、汽車制造、人工智能及自動駕駛等領域。而在今年一月,CATL還參和了人工智能芯片公司地平線的C+輪融資。
CATL投資地平線信息,截圖自企查查
在業內看來,CATL開始向供應鏈上下游及新興科技領域投資并不意外,參和投資和布局其他領域業務不僅可以穩固供應、平攤風險,也能提升其在行業中的競爭力。
現在來看,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和普及,可以確定的是,CATL市值超越我國石油并不是發展的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點。只不過,CATL要想在新能源時代下繼續穩坐一哥位置,就要跟著時代變化隨時主動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