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245次 | 2023年09月12日
新能源汽車需求上升,電池成本下降是不是最大動力?
在剛剛結束的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汽車行業和互聯網有了更緊密的聯系。除了常規的自動駕駛技術,包括5G通訊、AI、后市場虛擬服務等技術也成為了今年的關注熱點。
不過,在互聯網大會上亮相的跨界技術在當前的汽車消費市場仍屬于前瞻性產品,比如L4自動駕駛和5G通訊都只能實現小范圍試點。相比之下,和新能源汽車相關的技術和話題對更具參考意義。
1、純電汽車售價何時和燃油持平?
汽車之家在互聯網大會上公布了《新能源汽車消費洞察藍皮書》,基于互聯網大數據和大量調研樣本的行業分析報告,對新能源市場的需求和趨勢進行了一些分析預測。比如這份報告里面提到,2024年開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進入自然上升的爆發期。事實上,新能源汽車市場從政策主導到市場主導,2024年將是一個關鍵節點,一方面是車企當前規劃的純電動汽車型到了大規模交付市場的節點,而另一方面政府的補貼優惠會進一步下降甚至取消。
按照汽車之家這份藍皮書的預測,到了2028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會突破千萬,占整體乘用車銷量的29%。10年實現新能源汽車的10余倍上升,它的最大推動力將是什么?從藍皮書的調查來看,當前全國消費者關于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已超過70%,最大的消費痛點仍舊是充電難、續航低、成本高。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從現在汽車行業的投入來看,充電難和續航低的問題都將通過電池技術的提升來解決,但是,在技術提升的同時,消費者所期望的純電動汽車售價和燃油車相當,又能否在短時間內實現?
目前純電動汽車售價的最重要制約因素是動力鋰電池成本的高居不下。在一款純電動汽車里,成本最高的是動力系統,占50%,而動力鋰電池又占據了三電系統成本的76%。如何在提升動力鋰電池性能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成本,這是目前行業的一致訴求。
進入2018年,隨著新能源汽車產量提升和補貼退坡的影響,一些動力鋰電池供應商整面對利潤縮水的困境。以CATL為例,每瓦時的毛利率自2015年以來下降了38%。這個明顯跌幅讓動力鋰電池公司的日子和市場的繁華景象形成反差。另一方面,全球鈷礦的采購價上漲也讓這些公司雪上加霜。
2015年以來,新能源汽車市場對鋰鈷等原材倆的需求上漲,而全球鈷礦最為集中的剛果卻因人道主義、環保問題等各種原因繼續收緊鈷的出口量,這直接導致了鈷價的持續上漲,三年來價格翻了三倍。上游的原材料價格決定了終端產品的價格。全球大型的動力鋰電池生產廠商從2017年開始尋求更為穩定的鈷礦供應商,但從目前來看似乎未能找到長遠的解決辦法。
在我國市場,自2017年以來動力鋰電池價格整體呈現下降趨勢,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于補貼政策退坡而前期得能過剩,導致了供大于求的狀態,雖然當前的動力鋰電池價格已經比此前低了近兩成,但是受到供應鏈價格的不穩定因素影響,在2020年實現1元/瓦時的成本價并非易事。
2、尋求技術降低成本的最佳方法
鈷價的持續走高以及不穩定的供應量在最近一年多持續困擾著動力鋰電池生產商,從技術源頭減少對鈷的依賴,是當前大部分生產商尋求的解決辦法。
目前純電動汽車主流的三元鋰電池對鈷的依賴度頗高,為了減少鈷的含量,這些生產商嘗試更改三元鋰電池的正負極配方,更改其中鎳鈷錳或者鎳鈷鋁的比例。其中,松下的方法較為激進,正在把三元鋰電池中鈷的含量占比控制在3%以內,而它們的目標是實現無鈷化。
目前業內比較理想的是采用811高鎳電池,即三元鋰電池中正極材料的鎳鈷錳比例為8:1:1,這樣處理可以盡可能降低鈷的含量,同時也可以達到高性能和相對低成本的效果,當前在國內市場,比亞迪、寧的時代的811電池研發進展比較靠前。但這關于研發技術來說要求頗高。
另一條擺脫鈷價不穩定的方式是通過電池回收。此前有相關調查預估,鈷的回收率大約在25%~50%之間,假如有效回收廢舊動力鋰電池中的鈷元素,那么它將可以有效緩解鈷短缺的危機,一旦技術成熟,從回收市場可以每年獲得10萬噸的鈷。目前包括三星SDI在內的一些電池巨頭都在投入到鈷回收的技術研發。
動力鋰電池的成本下降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因為成本和原料價格、性能、安全等問題緊密關聯,比如上面提到的811高鎳電池,由于提高了鎳的含量,則要加大技術研發以控制鎳這種元素的不穩定性。
不過,即便如此,汽車行業并未放棄無鈷化的技術研發。比如最近在柏林舉辦的行業會議上,一家名為TIAX的科技創新公司就表示研發出一種名為GEMX的電池復合材料,以降低電池陰極中鈷的含量,從當前的20%降低到4%。這將為松下等電池生產商供應另一種降低成本的技術思路。
據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來看,到了2019年大量的合資車企推出產品,市場競爭將會越發激烈,隨之而來的是國外電池供應商的加入,以日韓為主的技術領先公司極有可能掀起一場國際大戰,在市場需求和原材料成本雙雙攀升的前提下,不斷尋求動力鋰電池的技術突破。彼時,動力鋰電池有望做到1元/瓦時,這才是迎合新能源汽車自然需求上升的最好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