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327次 | 2023年04月17日
我國和日韓動力鋰電池公司狹路相逢卷土重來"大有不同"
在全球動力電池領域,中日韓三國的實力最為強勁,競爭也最為激烈,當下的動力電池產業鏈江湖里正在上演一場恩怨情仇的“三國殺”。過去幾年,在我國國家補貼政策和動力電池推薦目錄的防護之下,日韓企業在中國遭遇“”,我國本土動力電池產業取得了巨大進步,同時我國也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市場。
但是隨著我國新能源補貼逐步退坡,松下、三星SDI、LG化學等日韓電池巨頭又要“卷土重來”,并且和上次“大有不同”,中國與日韓動力電池企業又將“狹路相逢”,度過了幾年風平浪靜的中國動力電池市場又將“風起云涌”,一場暴風云即將來臨!
來勢洶洶的“進犯者”
最近,日韓電池企業動作不斷,紛紛加快入華步伐。7月中旬,韓國LG化學投資20億美元建設動力電池項目正式落戶南京,同時還在嘗試與吉利汽車建立深度合作關系。而三星SDI在今年第一季度財報中表示:“我們將為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在2020年結束作準備。”另一家韓國企業SKI也在不久前宣布,將投入864億韓元重啟2016年就已公布的在華新建合資企業計劃。
電池中國網了解到,相比于LG化學,日本松下在中國的布局更早。5月上旬,日本松下表示,將與美國電動車生產商特斯拉在中國合作生產電池,這是該公司首次正式承認可能在中國為特斯拉生產電池。早在今年3月,松下公司位于中國大連的工廠開始量產供貨。除了大連工廠之外,松下或將與江蘇的兩家工廠合作,生產新能源汽車電池。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初次交鋒遭遇“”
眾所周知,韓日電池企業在2015年曾經雄心勃勃向中國市場“大舉進攻”過,但是卻遭遇了“”。
2016年6月,中國國家工信部發布符合《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下簡稱《規范條件》)企業名錄。而這一名錄直接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下簡稱《推薦目錄》)掛鉤。只有使用了符合《規范條件》企業動力電池的新能源車,才能登上《推薦目錄》,獲得中國政府提供的新能源補貼。
而日韓企業當時沒有認識到《推薦目錄》重要性,所以沒有申請加入,這意味著搭載日韓企業生產的電池的車型將拿不到補貼。之后日韓電池企業開始申請進入《推薦目錄》,但均被拒之門外。不能列入《推薦目錄》,這不僅迫使許多車企更換了電池供應商,也令韓日等電池廠商不得不暫停了在中國的投資和業務。
卷土重來“大有不同”
由于前車之鑒,此次日韓電池企業“卷土重來”,在策略上更加靈活,主動適應“中國國情”。電池中國網發現,除了建設工廠、致力生產外,對于中國政府動態以及政策跟進都更加積極,日韓企業頻繁參與中國政府舉行的有關活動,與當地政府、企業合資,還積極參加各種電池論壇會議等。畢竟此前忽視中國產業政策的教訓是“血淋淋”的,他們不能重蹈覆轍。
今年4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宣布建立動力電池行業白名單以規范行業發展,隨后發布汽車動力蓄電池和氫燃料電池行業白名單(第一批)。前車之鑒不遠,外資動力電池企業積極響應,“不管算不算數,只要有1%可能,就要盡100%努力。”一位外資動力電池企業的高管表示。在此次白名單中,三星環新(西安)動力電池有限公司、南京樂金化學新能源電池有限公司、北京電控愛思開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外資企業上榜。
電池中國網注意到,在2018年發布的幾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中,也出現了配套LG化學、三星環新、FMC、DAU、AESC等外資電池品牌的新能源車型。其中第307批新車公告顯示,東風悅達起亞K5、東風雷諾兩款車型搭載了南京樂金化學(LG化學)提供的電池,這表明外資品牌動力電池正在逐漸適應國內的政策環境。
“爾要戰,便來戰!”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面對“狼來了”,盡管部分國內動力電池龍頭企業對擊敗“卷土重來”的日韓入侵者信心十足,但國內電池企業的戰力究竟如何,如果真與日韓企業展開“白刃戰”,勝負能有幾分?
從我國國家政策方向來看,即使國家逐步開放外資企業的股比限制,但是并不意味著日韓等企業能夠迅速打開我國內地市場,因為新能源車型《推薦目錄》和《規范條件》的企業目錄仍處于捆綁狀態,短期內,大部分車企仍然只會考慮采用進入企業目錄的國內企業產品。
而政策性補貼的退出,至少要等到2020年,這段時間將為國內企業帶來一段緩沖期。而且即使到2020年國家新能源補貼完全退出,國家對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產業的支持政策或許并不會完全消失,屆時可能會有新的扶持政策出臺。另外,日韓等外資企業生產要進入量產階段,至少需要也兩年左右的時間。
從電池行業現狀來看,受國家政策和市場推動,經過多年發展,國內電池產業鏈企業,無論是技術實力還是規模體量都有很大提升,日韓等電池企業此次“卷土重來”,對中國電池企業的沖擊和影響肯定是有的,但較我國動力電池產業發展初期的沖擊要小很多。目前國內各大動力電池企業的整體實力并不比外資弱,國內領先的動力電池企業例如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在技術方面已經與外資企業相差不大,但是其他國內電池企業與松下、LG化學等日韓企業有一定差距。
目前,國內與日韓企業的差距主要在制造工藝上,國內動力電池企業的產品在能量密度方面已經趕上日韓,但是在產品良品率上還有一定差距。目前來看,松下、三星SDI等日韓企業良品率多在95%以上,而國內領先電池企業良品率也只在90%左右。業內專業人士分析認為,整個電池行業的技術進步在某些層面是有天花板的,到一定程度最先進的技術進步會減速,在國家政策扶持和企業大力趕超下,國內與日韓企業的差距將越來越小。
電池中國網認為,日韓等外資動力電池企業來勢洶洶,“卷土重來”之勢不可逆轉,對所有動力電池產業鏈企業來說,2020年都將是重要的“分水嶺”。在補貼全面退坡的形勢下,真正的競爭才剛剛開始。中國電池企業要真正走向強大,必須要經受“血雨的洗禮”,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爾要戰,便來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