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304次 | 2023年05月31日
探索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歷程
汽車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我國汽車行業經歷了高速增長-爆發-新常態平穩增長的過程,2012年后,汽車行業進入“新常態”,銷量增幅變動小,月銷量同比增速平均為7.89%。
2010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將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重點培育發展,將著力突破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和電子控制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推進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推廣應用和產業化。2012年,國務院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明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將以純電驅動為新能源汽車發展和汽車工業轉型的主要戰略取向。隨后國家接連出臺了一系列配套補貼優惠政策,以車輛購置補貼政策為主,包括全國范圍內的車輛購置稅減免、政府及公共機構采購、扶持性電價、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支持等,對新能源汽車行業進行全方位扶持。
經過多年的研究發展和示范運行,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已經形成了原材料供應、動力電池、整車控制器等關鍵零部件研發生產,到整車設計制造以及充電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等完整的產業鏈,具備了產業化基礎。
在國家利好政策驅動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由“萌芽期”進入“成長期前期”,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不斷攀升,政策引導逐步退出,市場導向逐步發揮作用,行業進入良性發展階段。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27萬輛和125.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9.9%和61.7%。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8.6萬輛和98.4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47.9%和50.8%;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8.3萬輛和27.1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22%和118%;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均完成1527輛。
從行業競爭格局來看,部分車企具備先發優勢,但市場競爭格局尚不穩定。從車企看,比亞迪、北汽新能源、吉利汽車等屬于第一梯隊,先發優勢明顯;眾泰、長安、奇瑞等屬于第二梯隊。從行業整體看,新能源乘用車CR5持續下降,由2015年的78%下降至2017年的62%,這也意味著新型車企市場份額正在逐步擴大,新能源乘用車行業的競爭格局尚不穩定。隨著補貼政策(修訂)和雙積分政策出臺,部分車企面臨的考核壓力增大,傳統車企加快進入和布局新能源汽車,中低端新能源汽車企業逐步退出或被兼并,行業競爭日趨激烈。但從中長期看,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將回歸產品力的競爭,生產技術強的新能源汽車企業或將更受青睞。伴隨著政策調整,供應鏈技術逐步成熟化,行業將面臨洗牌,2020年新能源汽車龍頭企業或將顯現,行業競爭格局趨于穩定。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上一篇:固態鋰電池未來之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