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507次 | 2022年10月11日
打破上游核心技術壁壘國內燃料動力電池膜電極成本將降低
2月23日,國內首套自主研發的“卷對卷直接涂布法”膜電極生產線正式投產,這標志著中國燃料電池上游核心制造技術突破國外壁壘。
預計產線全面達產以后可年產膜電極100萬片,滿足3000多輛燃料電池汽車的需求,預計產值可超3億元。
此次投產的膜電極產線采用“卷對卷直接涂布法”,由蘇州擎動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擎動科技)創始人兼CEO朱威博士及其團隊自主研發并掌握,是指將催化劑電極材料分別直接涂布到質子交換膜卷料的兩面形成陰陽極的技術。
與傳統的噴涂法和轉印法制作工藝相比,該工藝具有自動化程度高,效率高,制造成本低,產品性能和耐久性高等特點。
作為國際上最先進的膜電極制造工藝,此前該技術僅被少數幾家國際知名車企所掌握,順利實現國產化將直接降低國產燃料電池膜電極超50%的生產成本,為我國燃料電池大規模商業應用奠定堅實基礎。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事實上,在美國、德國、日本等傳統造車強國,都將車用氫燃料電池技術作為下一代汽車工業轉型方向的背景下,高歌猛進的中國汽車產業不甘落后。但無法回避的尷尬現實是,長期以來國內燃料電池的核心部件膜電極等,仍需從國外高價進口,極大地限制了國內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的推廣。
為打破國外技術壟斷,2015年起全國各地陸續出臺氫能產業相關政策。2018年3月份,蘇州率先出臺《蘇州市氫能產業發展指導意見(試行)》,成為全國第三個推行氫能發展規劃的城市。《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市內氫能產業鏈年產值突破500億元,氫燃料汽車運行規模力爭達10000輛。
產業與政策環境的雙重利好,鼓舞了蘇州燃料電池產業鏈上下企業。擎動科技則優先關注到極具挑戰性,同時對整個燃料電池發動機成本起到重要影響的膜電極集合體領域,并在不懈地努力下取得了不俗的產業成果。
目前,擎動科技已經定制膜電極30余種,1款產品入圍工信部公告目錄,發展國內客戶20多家,國外客戶3家。
參照動力鋰電池行業發展歷史,未來燃料電池發動機核心部件將逐步國產化,下游各大電堆和系統公司紛紛研發電堆以取代進口電堆,未來國內車用膜電極需求巨大,這一行業的技術標準也將不斷提高,良幣驅逐劣幣,擁有多項專利技術、具有成本控制優勢的擎動科技,有望在產業競爭中取得更加長足的發展。
上一篇:什么是電池虛電
下一篇:多家鋰電公司將獲資金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