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458次 | 2022年09月26日
燃料動力電池或是新能源的下一場盛宴
如今,新能源車已經成為汽車市場中當仁不讓的明日之星。
放眼全球車市,如何迎接新能源時代的到來,正成為汽車業界面對的一道重要課題。
作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國內車市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中繼續扮演著領導者的角色。
2019年,在新能源車繼續保持同比快速增長水平的同時,更多的新能源車型能否出現在廣大消費者面前?
頂層釋放新信號引人矚目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續駛里程和充電時間一直是純電動汽車短板,尚不能滿足量大面廣的遠程公交、城市物流、長途運輸等市場需求。為此,應及時把產業化重點向燃料電池汽車拓展……近日,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在媒體發表署名文章,對未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出了幾點看法。其中,關于燃料電池車發展前景的描述尤為引人矚目。
自2009年開始,新能源車“十城千輛”推廣至今,純電動車逐漸成為國內新能源車發展的主要對象。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在目前國內已售的200余萬輛新能源車中,近八成市場份額被純電動車型所占據。事實上,緣于補貼政策的傾斜性以及限購城市的號牌管理制度等原因,純電動車大行其道實屬必然。
不過,因技術未臻成熟,新能源尤其是純電動車型尚存短板,制約著其發展步伐。比如動力電池能量密度所限、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充電時間較長等客觀原因,阻礙了新能源車向著更快發展目標邁進的步伐。國內新能源車銷量70萬輛的目標,原本計劃于2015年前后完成,但直到2017年才得以實現。
氫燃料電池車何時量產,現在還是未知數
事實上,隨著新能源車補貼將于2020年退出市場,這無疑也將會增加消費者購買純電動車的成本,并進而給純電動汽車發展帶來一定影響。
有沒有更好的新能源車選擇方案?萬鋼在文章中認為,應將新能源車產業發展重點向燃料電池汽車拓展。在他看來,燃料電池汽車具有清潔零排放、續駛里程長、加注時間快的特點,應支持相關制造業發展,實現全譜型汽車“零排放”的關鍵技術方案。而氫能是突破純電動車瓶頸,為消費者帶來更好新能源車體驗的更好選擇方案。
從純電動車到燃料電池車,未來新能源車在動力來源上或許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加氫站建設漸次鋪開
新能源車在使用過程中哪點最讓人不適應?談及目前使用面臨的實際困惑,所有人都會不假思索地指向充電難。
北汽新能源總經理鄭剛曾向《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新能源車主普遍擔心充電問題,主要是由于充電設施不完善所致,加上很多車主沒有固定停車位,每當需要充電時常常遇到困難。
在現實生活中,即便無須考慮在哪里充電的問題,慢充長達8個小時的充電時長也讓人難以適應。相比目前傳統燃油車加油幾分鐘的等待,充電時間劣勢盡顯。
作為在應用環節里真正意義上零排放的清潔能源,氫燃料電池有其獨到優勢。氫燃料電池使用的反應物質為氫氣和氧氣,前者作為燃料與氧氣反應后釋放能量與水,不僅能量轉化效率更高,也是當今較為理想的擺脫化石能源的替代解決方案,被視為現階段燃料電池車的終極目標。
據悉,充滿氫燃料電池車兩個儲氫罐只需大約3分鐘,續航里程可達600公里,從用戶體驗便利性和擺脫里程焦慮出發,氫燃料電池無疑有著碾壓性的優勢。
近年來,從石油供給體系到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能源供給體系始終緊隨車市發展的主要特點協同發展。對于全新的氫燃料電池車而言,發展的關鍵在于氫能供給體系的規模化建立,否則,“加氫時間短”的誘人特點僅能停留在紙上。
當然,氫能供給體系是一個從零開始建立的過程,絕非易事。
但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國家對于氫燃料電池車的關注度日益提高,加氫站規模化建設已在路上。目前我國正在加強對氫能的戰略布局,多部門已經出臺支持氫能和燃料電池發展的措施,部分地區開始布局和發展氫能產業。
據了解,2017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聯合印發《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已將燃料電池汽車列為重點支持領域。
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氫能技術開發部經理何廣利表示,按照國家有關部門制定的計劃,現已建成10余座加氫站,分別位于北京、上海、廣東等地,在建30座左右。但與歐洲、美國等汽車發達國家和地區尚有差距。而隨著市場的發展,近年國內加強燃料電池配套加氫站建設速度有著明顯提升。
量產燃料電池車型或提前進入市場
目前,我國的新能源乘用車仍是純電動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的天下。2019年,這樣的局面是否會被打破?
這一點,或許從我國汽車產業規劃中可以找到答案。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顯示,到2030年,氫燃料電池車將進入量產階段。
如果按照產業發展時間表來看,眼下距離目標中預計時間還有11年左右。不過,復雜的汽車市場向來以靈活多變著稱,各大車企會否盡快轉型發力,加快研發力度?應該說,未來可期。
眾所周知,豐田、通用、現代等全球主流車企早已開始氫燃料電池的研發;豪華品牌中,“德系三強”也不例外,同樣在燃料電池系統方面下足了功夫;自主品牌方面,上汽大通、比亞迪、長江汽車等車企都盯上了氫燃料電池車這片新“藍海”。
從時間維度上來看,一年完成燃料電池車進入乘用車市場的目標,似乎有些過于緊張,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個引領未來的新技術已被不少車企納入規劃之列。
對此,國家科技部863計劃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王秉剛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獨家采訪時表示,氫燃料電池汽車具有很多現有新能源車并不具備的優勢,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一些汽車企業氫動力整車生產項目和研發中心都已經完成工商注冊,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會超出行業預期。
上一篇:公司為什么跨界布局電動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