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464次 | 2022年08月02日
CATL能否掌握鋰電池行業邏輯?
隨著本周市場回暖
鋰電池行業能否迎來投資者信心反轉呢?
動力電池“獨角獸”寧德時代已經過會,離上市就差一個敲鐘的良辰吉日了。
寧德時代(全名: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神速闖關過會,成為繼富士康(36天)和藥明康德(50天)之后,A股市場又一火速上會的高端制造巨頭。
從招股書披露到IPO成功過會,寧德時代前后僅用時24天,一舉刷新IPO過會紀錄。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從募集規模來看,寧德時代計劃公開發行不超過2.17億股,募集資金131.2億元。估值預計能超過1300億,穩坐創業板第一股的寶座。
再看業績,2017年寧德時代實現主營收入199.97億元,歸屬母公司凈利潤39.72億元,2015-2017年公司主營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年復合增速分別達87%和106%。
這樣的業績可謂迅猛,在大盤目前較為穩定的狀況下,我們是否能夠期待,寧德時代的上市會給鋰電池行業帶來一波行情呢?
隨著國內新能源電池補貼門檻和政策調整,對部分靠補貼增加利潤的新能源企業造成極大沖擊,曾經的A股市場消防第一股、國內三大動力電池廠商之一的堅瑞沃能就已深陷泥潭。
堅瑞沃能2017年的業績快報修正公告前,還預計盈利5.22億元,真到發布年報業績的時候,其歸母凈利潤就變為虧損36.8億元。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補貼退坡,應收賬款回款慢僅僅是附帶問題。
寧德時代的招股說明書也已經明示:過去3年,公司累計獲得10.63億元的政府補貼。這說明鋰電池行業整體都過于依靠財政補貼,如果補貼減少甚至停止,即使是寧德時代也會受到巨大打擊。
補貼退坡更有利于淘汰落后產能,利于行業整合洗牌,行業洗牌必然要經歷調整期。
鋰電池行業驅動邏輯
下游新能源汽車行業: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產銷翻倍增長,18年1-3月合計銷量14.07萬輛,同比增長158.59%。單從三月份數據來看,新能汽車產量明顯放量,側面反映補貼退坡影響開始消化。
2015年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2017年中國電動汽車銷量首突破70萬輛,中國已經成為新能源領域的全球領導者。隨著環保推進,中國乘用車新車油耗目標是要在2020年下降至5L/100km左右,企業的節能壓力較大,必須發展新能源車型才能符合要求。政策方面還在不斷地促進乘用車,預計18年乘用車同比增長45%~60%。
上游近期鋰鈷資源特別是正極材料降價,如鈷酸鋰,而其他組成材料(電解液、隔膜)價格沒有太大變化,如果維持,制造成本將會降低。
政策面上,近4月份國家層面就出臺6項新能源汽車政策,海南將加快推廣新能源汽車,將逐步禁止銷售燃油汽車,鋰電池需求仍然有提升預期。
2017年鋰電池行情雖然獲得了較多的市場關注度,但是主要投資重心是上游的資源股而非鋰電池產業鏈上的其他環節。除了鋰電池上游資源,資源板塊的有色、鋼鐵也有行情啟動。近期煤炭行情也已啟動。
這說明去年鋰電池行情的邏輯是:下游新能源汽車需求提振產銷大增,疊加資源漲價。資源的漲價又有可能源于下游需求帶動。整個邏輯關系比較復雜。
而從當前來看,鋰電池上游的正極材料降價,這可能引發市場對鋰鈷的關注度降低,因此在鋰電池行情中投資重心可能向下游產業鏈移動至鋰電池生產端。
宏觀上,美國制裁伊朗,原油價格肯定是看漲并且維持高位。與此同時,國內的化工產品漲價預期更加強了,鋰電池上游的其他化工材料也存在漲價預期。
因此今年鋰電池行情的邏輯依然是“漲價+鋰電池需求提升”,只不過側重點轉移至電解液、隔膜,財政補貼政策的傾向是更利好高能量密度的企業。
投資要點
1.資源優勢:具有資源優勢的鋰電上游原材料企業,特別是涉及漲價的標的
2.核心技術:已經形成技術壁壘的企業
3.寧德時代概念:提前埋伏與寧德時代有合作的企業,如華自科技、雙輪傳動等。
相關標的
天賜材料:電解液龍頭,新型鋰鹽LiFSI實現量產,業績企穩回升。
長園集團:并購中鋰新材實現濕法隔膜布局,工控自動化業務與濕法隔膜業務雙成長驅動。
當升科技:正極材料龍頭,2018大概率實現NCM811量產。
創新股份:鋰電池濕法隔膜龍頭,海外客戶拓展順利。
興業股份:公司公告擬以1.07元收購天賜所持的江蘇容匯鋰業,其他電子、新能源等新材料外延并購等方面均有望積極推進。
先導智能:鋰電設備龍頭業績高增長。
上一篇:鋰電池在汽車續航的關鍵技術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