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300次 | 2023年10月18日
動力鋰電池回收這個"鍋" 車企為啥不想背?
無論是從環境保護的角度,還是從降成本的角度,動力鋰電池的回收和梯次利用都已經迫在眉睫。
在剛剛結束的2016高工鋰電暨電動汽車年會上,包括CATL創始人曾毓群、國軒高科(002074)總裁方建華、格林美(002340)新能源材料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徐世國等都在強調動力鋰電池循環利用的重要性。
盡管已經意識到電池回收和梯次利用的重要性,但長期以來,由于存在缺乏回收標準、回收電池技術路線復雜、回收難度大、成本高、收益不明朗、廢舊電池體量小等一系列問題,導致業內對電池回收再利用的積極性并不高。
十二月一日,工信部公布了《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對動力鋰電池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要求做出詳細規定,并提出了相應的獎勵和處罰措施。意見稿明確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汽車生產公司承擔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主體責任。車企負責建立回收服務網點,或者和電池生產公司、回收拆解公司共同合作形成電池回收服務網絡。
意見稿無疑解決了業內長期以來存在的電池回收主體責任歸屬問題,對推動電池回收再利用是個利好。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然而,從主機廠、電池廠以及專業第三方電池回收機構等多處了解到,上述機構認為由車企承擔主體責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并不看好實際效果,最終可能只是流于形式,停留在表面。
車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調研發現,有關動力鋰電池的回收利用,整車公司似乎并不感興趣。
"主機廠的態度基本上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躲就躲,實在躲不過去再找電池廠或第三方合作以轉嫁壓力和風險。"一位新能源整車公司負責人對表示,由于動力鋰電池回收再利用收益并不明朗且復雜困難,對整車公司而言基本沒有利益可圖,因此整車公司都不會主動承擔動力鋰電池回收再利用的重要責任。
盡管車企不愿意主動,但業內人士認為此次意見稿規定車企承擔電池回收主體責任在大方向上不會發生太大改變,指望主機廠承擔更多的責任并不現實,因此具體采用何種回收方式還有待商榷。
"規定主機廠作為電池回收的責任主體,從責任源頭進行追溯,建立完整的回收體系是可行的,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會存在很多問題。"南京金龍產品總監黃福良指出,明確責任歸屬后,在電池回收過程中出現的費用以及運輸、拆解過程中存在的安全問題由誰來承擔就成了車企和其它公司之間的分歧。
對此,電池生產公司認為,他們將動力鋰電池賣給整車公司,回收的費用就應該由整車公司負責;整車公司認為,電池被消費者使用幾年,假如回收的話,整車公司和消費者應共同承擔費用;而消費者則認為,自己電池被回收,整車公司和電池生產商應給予一定補貼。
值得注意的是,主機廠對電池回收再利用的想法和眾多電池公司不謀而合。目前國內除了中航鋰電、比亞迪(002594)、CATL、中興派能等幾家大型電池公司提前布局之外,絕大多數電池公司都沒有相應的電池回收解決方法。
"從意見稿的要求來看,將來的動力鋰電池公司應該都要有相應的電池回收方法,負責公司自己的電池回收。"中航鋰電相關負責人對表示,雖然目前一些動力鋰電池公司和第三方回收公司設立了小試或中試生產線,進行拆解回收再利用工作,但都處于研究階段和儲備階段。
目前,中航鋰電已經開始在動力鋰電池梯度利用體系及回收方面開展相關研究,包括報廢動力鋰電池回收產業化技術、大容量電池拆解及低能耗回收技術、電解液收集及無害化處理技術、電池材料循環再利用技術、電池回收產業化技術。公司正在構建動力鋰電池回收和梯次利用產業鏈,并已經和部分新能源車企達成共識。
第三方:實際上的動力鋰電池回收執行者
了解到,盡管主機廠被規定為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的責任主體,但主機廠和電池廠認為,理想的合作模式是專業第三方機構作為執行主體,主機廠和電池廠互相配合更為合適。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更為有效。
"由車企作為電池回收的責任主體是可行的,但更多的只是承擔名義上的責任,實際上重要工作還是由第三方機構來執行,最后的責任也是歸于第三方。"專業廢舊電池回收機構邦普集團相關負責人對表示,目前主機廠、電池廠和第三方機構在電池回收方面的合作方式比較靈活,重要是授權第三方全權處理,因此實際上第三方承擔更多的責任。
據了解,目前邦普已經和20多家整車公司建立了電池回收再利用的合作關系,具備年回收3萬噸廢舊動力鋰電池的能力,目前已經探索出了可盈利的商業模式,聯合電池公司形成了完整的綠色制造產業的循環經濟。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業內和國家都在強調要將退役電池先梯級利用,后再生利用,提高電池全生命周期使用價值。但目前業內很少將回收的電池用于梯次利用而是直接變成材料進行再生利用。
一方面,動力鋰電池規格標準不統一、單體一致性差、成本居高不下、回收體量小、技術不成熟,電池梯次利用短時間內難以實現產業化。
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高小兵指出,我國的儲能應用領域還沒有發展起來,梯次利用在儲能領域還沒有開始,相關的參數和技術非常復雜,要長期的反復論證和實驗。
另一方面,電池梯次利用的安全責任和售后維護歸屬不明也是阻礙動力鋰電池大規模梯次利用的重要原因。
邦普集團相關負責人坦言,很多主機廠和電池廠明確表示不愿意將回收的電池用于梯次利用,防止后期在梯次利用過程中出現安全事故從而對公司品牌出現負面影響,因此直接將廢舊電池變成材料進行再生利用是當前的重要回收手段。
上一篇:鋰電池隔膜的競爭格局
下一篇:珠海銀隆或早有上市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