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344次 | 2022年06月23日
鋰電材料公司一季度"爆賺",中下游廠商提價應對成本壓力
四月十九日,工信部新聞發言人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已累計推廣1033萬輛,突破一千萬輛大關,成為引領全球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的一個重要力量。
從A股一季報及一季度業績預告的整體情況來看,在下游景氣度持續高漲疊加原材料漲價的背景下,鋰電上游材料公司實現業績翻番已成普遍現象。
但原材料輪番漲價已成為下游公司"無法承受的成本之痛",高價原材料也不利于產業健康長久發展。
上述工信部新聞發言人還表示:"我們將適度加快國內資源開發進度,會同有關部門堅決打擊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等不正當競爭行為,推動新能源汽車原材料價格盡快回歸理性。"
鋰電材料公司業績持續高增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截至四月十九日傍晚,滬深兩市已有556家公司披露2022年一季度業績預告,業績預喜率超80%。
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產業延續2021年高景氣度,尤其是上游資源端公司的一季度業績表現亮眼,甚至有公司預計一季度業績將超過去年全年水平。
截至記者發稿,A股鋰電池板塊79家公司中,已有32家披露一季度業績預告,全部錄得業績正上升。增速最高的雅化集團(002497.SZ)預計,一季度凈利潤為9億元~12億元,同比上升1053.67%~1438.22%,預告凈利潤均值已經超過去年全年凈利潤(9.25億元)。
除雅化集團外,其他鋰電股一季報預計增幅也非常突出,多集中于上中游材料環節。天際股份(002759.SZ)和多氟多(002407.SZ)的業績預增幅度分別達742.8%、650.55%;永太科技(002326.SZ)、天賜材料(002709.SZ)預計凈利潤同比增幅超400%。其中,大部分鋰電材料股創下單季度盈利歷史之最,表現超預期。
當前,新能源汽車行業高景氣度延續無疑。工信部數據顯示,一季度,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再創新高,累計產銷分別完成129.3萬輛和125.7萬輛,同比均上升1.4倍,增幅高于2019年的全年水平。目前市場滲透率已達19.3%,同比上升11.4個百分點,較2021年全年提高了5.9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多地疫情反復也影響到了車企生產進程。天賜材料在接受調研時表示,從四月份的下游需求來看,由于下游車企的減產,公司鋰電材料業務的產品銷量會有一定影響,但整體影響不大。
中下游廠商提價應對成本壓力
今年以來,全球碳酸鋰需求維持強勁上升,在上游資源端,多項產品價格持續創出新高,這背后反映的是資源的供不應求。由于相關礦企經歷了上個鋰礦下跌周期,各家擴產相對謹慎,導致新增產量供應有限。
在原材料漲價的背景下,近期,新能源汽車一度掀起了"漲價潮"。據不完全統計,三月以來共有近20個品牌、40個車型漲價,幅度從2000元到30000元不等。有關漲價原因,大部分車企無外乎表示:上游原材料漲價過快。
終端車企選擇提價應對,是中下游廠商承壓原材料漲價的最直接體現,但這會對后續新能源汽車的終端銷量出現不利影響。
細分來看,動力鋰電池相關原材料中,鋰金屬、氫氧化鋰的年漲幅均超120%,正極材料中的碳酸鋰漲幅超80%。若將今年初價格和去年初相比,部分原材料價格上漲近10倍。而機構預計,2022年鋰礦和碳酸鋰價格仍將保持高位。
上游資源的供需矛盾下,A股上市公司依然"求鋰若渴"。近日,雅化集團通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雅化國際出資500萬加元認購加拿大超鋰公司2127.66萬單位股份,約占超鋰公司目前總股本的13.23%。同時,雅化國際以現金出資收購超鋰公司全資子公司60%的股權,并控股旗下福根湖硬巖石鋰輝石型鋰礦項目和佐治亞湖硬巖石鋰輝石型鋰礦項目。
這是雅化集團年內二度出手,在鋰產業上游資源端進一步布局。今年二月末,雅化集團通告擬收購澳大利亞ABY公司370萬股股份,間接投資埃塞俄比亞的Kenticha鋰礦。據了解,Kenticha鋰礦于1990年開始采礦,擁有已探明6740萬噸鋰資源量。
上游資源端的漲價令市場對中下游商的擔憂比較大。"材料端的供需結構化差異比較大,體現到不同環節的中下游,影響也不一而同。"一位新能源行業分析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以正極材料為例,正極材料單價高于負極、電解液等其他環節,但由于原材料成本高,正極端的盈利能力顯著低于負極材料和電解液、隔膜的毛利率。
"長期來看,磷酸鐵和磷酸鐵鋰環節都存在明顯的產量過剩,尤其是低端產量。我們要密切關注上游鋰資源的供需情況,一旦周期進入下行,價格跌幅或對相關上市公司業績出現巨大影響,且是不可抗力的。"該分析師說,"提價的車企要在保證單輛盈利或減少單輛虧損和漲價導致需求降低之間,找到合適的平衡點"。
記者注意到,上述實現業績大增的鋰電資源材料上市公司均在通告中表示,鋰電材料產品市場需求旺盛,價格同比大幅上漲,推動產銷兩旺,是業績同比高增的重要原因。
就鋰電原材料上市公司出現單季度盈利超上年全年的罕見現象,前述分析師認為,投資者和行業參和者都應該認識到,這樣的盈利能力和歷史均值存在巨大距離。
"如六氟、電解液、碳酸鋰、磷酸鐵鋰等環節,這些公司的凈利率、現金流、ROE表現處于歷史極高水平,重要是由于原材料單噸盈利遠遠高于歷史平均水平。我們認為,金屬材料作為典型周期性行業,具備自身運行規律。短時間內,上下游短時間博弈情緒較重,現貨價格高位持穩,期貨盤波動較大都是產業長遠發展過程中不合理的現象。"該分析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