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597次 | 2022年06月23日
動力鋰電池迎來創新"黃金期"
隨著原材料價格一路走高,動力鋰電池壓力不小。近日,一批動力鋰電池公司也推出了新技術,是否意味著新一輪創新?
市場高要求
據我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三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46.5萬輛和48.4萬輛,同比均上升1.1倍。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7.6萬輛和39.6萬輛,同比均上升1.1倍;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9萬輛和8.8萬輛,同比分別上升了1.6倍和1.4倍。新能源汽車產銷延續了快速上升勢頭,雙雙超過百萬輛,市場占有率達到19.3%,新能源汽車戰略引領用途進一步凸顯。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普及,保有量的持續上升,迎來高光時刻的同時,也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動力鋰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心臟",一直以來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所以動力鋰電池產業的良好發展也成為新能源汽車業發展的關鍵一環。新能源汽車銷量騰飛,對動力鋰電池產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剛剛過去的冬季中,里程焦慮成為新能源汽車車主們繞不開的話題。"去稍微遠點的地方就提心吊膽,大冷天的,根本不敢開空調,但電量還是掉的特別快。"郭女士向《新能源汽車報》記者抱怨道。這樣的抱怨并不少見,車企也在產品上下功夫,續航里程進一步提升,相繼推出千公里級續航車型,為用戶解決里程焦慮。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隨著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認可,銷量不斷新增,傳導到上游,原材料端出現了"吃不消"的現象,動力鋰電池關鍵原材料碳酸鋰價格一路飆升,一度超過50萬元/噸,給動力鋰電池產業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受此影響,新能源汽車也不得不漲價,從而引發了業界的擔憂,動力鋰電池產業也面對著新的考驗。
在接受《新能源汽車報》記者采訪時,CATL稱,去年下半年以來,動力鋰電池材料價格快速上升,已經背離了需求的上升,出現了一種非正常的上升。隨著大宗商品漲價,公司重要金屬材料價格上漲,在成本端造成一定的壓力。公司重要從提高產品性能和能量密度、優化產品設計、改進生產工藝、提高產品良率,實現更高效的自動化生產,和產業鏈達成深度合作等方式降低生產成本和原材料成本。
創新用途大
電池是第三次能源革命的動力,電池的革命促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目前動力鋰電池產業遇阻,向TWh時代進發,創新成為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也是目前提振新能源汽車產業信心的一針"強心劑"。
動力鋰電池的技術創新上大致分為兩大方向:一是材料創新,二是通過結構創新。近期,諸多動力鋰電池公司推出新技術,開啟新一輪創新。近日,CATL首席科學家吳凱稱,公司已推出第三代CTP(高效成組)技術,內部代號為"麒麟"電池。其高效成組技術既能解決里程焦慮問題,不同化學體系的搭配也能兼顧經濟性需求。在相同化學體系和同等電池包尺寸下,"麒麟"電池的電量相比4680系統提升13%。
近日TSLA創始人馬斯克宣布,TSLA看到了錳基陰極在電池化學方面的潛力。馬斯克表示,行業要更多地關注電池供應鏈,直至礦物。
中創新航的One-Stop技術最近也吸引業內關注,該技術基于"高度集成和極簡化"的產品設計和制造,可實現產品"高比能、高安全、高可靠、低成本"。
創新的用途不可小覷,但又談何容易。縱觀最近的創新,有人說,沒有涉及材料的創新,是動力鋰電池行業的"內卷",錳基電池也是早就出現,算不上創新。一位動力鋰電池行業專家在接受《新能源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面對嚴峻的形勢,創新固然重要,但是反應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快,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提出,通過電池結構創新大幅提升成組效率,是我國電池行業技術躍進過程中一個巨大的變化,同時也是我國電池行業引領全球電池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
動力鋰電池產業在壓力倍增,向TWh時代邁進的今天,每邁出的一步都值得被尊敬,這也是為更大的突破蓄力。
突破新方向
據我國汽車動力鋰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2021年我國動力鋰電池產量累計219.7GWh,同比累計上升163.4%。裝機量方面,2021年我國動力鋰電池裝車量累計154.5GWh,同比累計上升142.8%。自今年年初開始,各大動力鋰電池公司也紛紛擴產,開啟今年的"備戰"。
2022年三月,我國動力鋰電池產量共計39.2GWh,同比上升247.3%,環比上升23.3%。裝車量方面,2022年三月,我國動力鋰電池裝車量21.4GWh,同比上升138.0%,環比上升56.6%,呈現快速上升趨勢。
有關新能源汽車這個相對較新的領域,創新更能體現了公司和行業的生命力。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心臟",動力鋰電池的不斷創新,對自身乃至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都至關重要。
伊維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吳輝在接受《新能源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動力鋰電池的發展方向中有三方面至關重要:在電解液方向上,固態電池是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在正極材料方面,高鎳是電池能量密度進一步提升以及降成本的有效方式;在負極材料方面,硅碳負極可提升電池能量密度,將成為未來材料升級的方向。
一位動力鋰電池領域專家在接受《新能源汽車報》記者采訪時提出,未來動力鋰電池產業的發展他最關心的有兩點,首先是在可以達到高比能狀態下,要保證動力鋰電池的安全。另外,動力鋰電池要進一步降低成本。
在接受《新能源汽車報》記者采訪時,CATL稱,動力鋰電池方面,根據市場主流需求,將在快充、高比能、長壽命、電池安全等維度持續推進技術創新,直擊行業痛點,解決用戶焦慮。通過多年的積累,CATL逐漸形成了四大創新體系:材料及材料體系創新、系統結構創新、極限制造創新、商業模式創新,以確保產品科技持續領先。而有關無鈷電池、全固態電池、無稀有金屬電池等下一代電池和行業內的新興技術,公司始終保持高度關注并開展技術布局。考驗是驅動產業向前的動力源泉,鞭策技術進一步創新,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市場擴張,需求提升,創新迭代,動力鋰電池產業未來可期。
后記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應急管理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五部門聯合印發《有關進一步加強新能源汽車公司安全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到,提高動力鋰電池安全水平。公司要積極和動力鋰電池供應商開展設計協同,持續優化整車和動力鋰電池的安全性匹配以及熱管理策略,明確動力鋰電池使用安全邊界,提高動力鋰電池在碰撞、振動、擠壓、浸水、充放電異常等狀態下的安全防護能力。鼓勵公司研究應用熱失控實時監測預置和早期抑制及滅火措施。
可見安全的重要性,因為安全是老百姓們最關心的問題,是關乎生命安全的重要話題。在里程"競賽"如火如荼的時候,新能源汽車起火,引起了用戶對駕乘安全的擔憂。正如專家所說,未來創新是動力鋰電池產業發展的關鍵,在追求高比能的同時,動力鋰電池的安全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
國務院辦公廳公布的《有關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提到,推動動力鋰電池全價值鏈發展。鼓勵公司提高鋰、鎳、鈷、鉑等關鍵資源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動力鋰電池模塊化標準體系,加快突破關鍵制造裝備,提高工藝水平和生產效率。完善動力鋰電池回收、梯級利用和再資源化的循環利用體系,鼓勵共建共用回收渠道。建立健全動力鋰電池運輸倉儲、維修保養、安全檢驗、退役退出、回收利用等環節管理制度,加強全生命周期監管。
規劃中提到動力鋰電池的全產業鏈發展至關重要,除了安全問題,目前困擾業界最多的是原材料價格飛升。在記者擔憂原材料價格居高不落的時候,吳輝對記者說:"回收是非常關鍵的方式,關鍵材料都可以通過回收的方式獲得。所以未來動力鋰電池原材料的回收作為動力鋰電池產業鏈的收官一環,也將成為產業發展的關鍵,或將成為一片巨大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