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469次 | 2022年06月14日
動力鋰電池"百花競秀"是行業之幸
今年以來,在愈演愈烈的"電池荒"的推動下,動力鋰電池領域可謂熱點不斷,先有蔚來汽車公布150kWh固態電池,后有廣汽埃安的石墨烯電池、長城汽車旗下蜂巢能源的首款無鈷電池,而CATL日前公布的第一款車用鈉離子電池更是迅速成為行業新焦點……這些動力鋰電池技術路線均受主流公司和投資者青睞。哪種技術路線會成為下一代動力鋰電池的主流?筆者認為,不用過早下結論、爭論電池孰優孰劣,最終還是要由市場來檢驗。
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初步建立,相關部門正將工作重心調整到車輛使用端,加強充換電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以推動新能源汽車大規模市場化發展,這進一步凸顯了動力鋰電池質量的重要性。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近日公布的汽車召回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共召回存在缺陷的新能源汽車128.38萬輛,動力鋰電池有瑕疵是主因,如部分車輛動力鋰電池系統存在一致性差異、熱失控風險等問題,易導致電池起火。
為此,眾多動力鋰電池公司圍繞安全技術的突破開始發力,并和時間賽跑。同時,"電池荒"來襲,加劇了固態電池等新一代電池競賽,助推了材料創新和新技術應用逐漸活躍起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動力鋰電池多種技術路線并存發展,著力點、特點、優點等各不相同,但車企、消費者的期盼卻十分一致,即在新增電池續航能力的同時,提升安全性。
掛帥出征有勝敗,科技攻關同樣會面對失敗風險。因此,在動力鋰電池關鍵技術攻關中,即使同一個項目,也會有不同的技術路線,但具體哪條技術路線最終能脫穎而出,在沒有長期的市場檢驗的情況下,很難下結論。但可以肯定的是,多個技術路線同步攻關一個目標,將在競爭中新增成功概率。而且,新的技術路線不一定是競爭、替代關系,還可能會優勢互補,發揮"1+1>2"的用途。如CATL開發的AB電池系統解決方法,可將鈉電池和鋰電池按一定比例混搭,集成到同一個電池系統里,這既能彌補鈉電池的能量密度短板,還能發揮其高功率、低溫性等優勢,有利于適配更多應用場景。
當然,技術路線突破、材料創新等是動力鋰電池行業發展變革的重要內容,但并非全部。在新能源汽車"網狀生態"產業鏈加快構建的背景下,動力鋰電池行業還需加快商業模式創新,貼合新基建要求,和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結合起來,提升質量、性能,加速智能化,這將幫助車企優化動力鋰電池的運維管理,為消費者供應更細致、人性化的服務,摒棄"鎖電"等簡單、粗暴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