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666次 | 2022年06月11日
擬投資12億元建設鋰電新材料項目 立中集團延伸上下游產業鏈
七月三十一日,立中集團公布通告稱,公司擬投資12億元建設新能源鋰電新材料項目。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項目建設期為2021年十一月至2023年三月;二期項目建設期為2023年四月至2024年八月。
有關建設該項目的初衷,立中集團表示,作為功能中間合金新材料行業的龍頭公司,公司生產制造的鋁基功能中間合金產品,尤其是高端晶粒細化劑、金屬凈化類、熔劑等產品,每年對氟硼酸鉀、氟鈦酸鉀、氟鋯酸鉀以及氟硅酸鉀等氟化鹽原料的需求量較大。為了保證關鍵原料的質量和供應保障,公司將進一步向上下游產業鏈延伸發展。
添翼數字經濟智庫首席研究員胡麒牧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運行情況來看,鋰電池裝機量遠超預期,導致磷酸鋰供不應求,價格不斷上漲。從中長期來看,新能源汽車替代傳統汽車是大勢所趨,鋰電池的裝機量會持續新增,對磷酸鋰的需求是持續性的。公司投資鋰電新材料項目,一方面,可發揮自身在新材料產業長期經營形成的技術和管理優勢,讓現有產品線獲得無機氟化鹽產品原料的穩定供應;另一方面,項目產出的磷酸鋰又是前景較好的鋰電池上游緊缺原料,既加強了現有產業的供應鏈保障能力,又拓展了新能源產業。"
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發展新能源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實現碳中和,不管是儲能領域,還是電動汽車方面,都離不開對鋰電池的需求。新能源汽車和鋰電池已在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國家戰略中站到了C位。
當前,鋰電池重要應用于三大領域:消費電池、動力鋰電池、儲能電池。其中,動力鋰電池被稱為電動汽車的"心臟",位居電動汽車核心技術之首。伴隨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的火爆,對動力鋰電池的需求量也爆發式上升。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我國動力鋰電池的裝車量分別為63.6GWh和52.5GWh,同比增幅分別達到2.3%和200.3%。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一方面,新能源汽車銷量新增,帶動了鋰電池銷量的持續上漲;另一方面,六氟磷酸鋰、雙氟磺酰亞胺鋰等新能源鋰電池材料的市場需求量也快速上升,其銷售價格也持續上漲。
針對這一現狀,立中集團表示,此次投資項目生產的六氟磷酸鋰、雙氟磺酰亞胺鋰產品,能夠緩解新能源汽車客戶鋰電池材料的供應短缺問題。同時,六氟磷酸鋰、雙氟磺酰亞胺鋰等產品出現的副產品水氫氟酸,通過中和置換后能夠合成功能中間合金的關鍵原料無機氟化鹽產品,能夠有效保障公司產品質量的穩定性以及關鍵原料的供應。
目前,碳中和已成為全球共識,新能源汽車產業已進入多層次、多類型、多元化發展階段,愈發細分的市場對動力鋰電池提出了差異化需求,動力鋰電池的技術也進入多元化發展路線。
立中集團介紹稱,此次項目將進一步推動公司在新能源汽車鋰電池材料方面的市場布局,豐富公司在新能源汽車新材料領域的產品種類。隨著對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電池的深入研究和探索,鈉離子電池有望成為儲能電池、動力鋰電池新的發展方向。公司擬投資建設的氟化鈉(電子級)產量,將作為鈉離子電池材料的技術儲備,實現公司多元化產業布局。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鋰電池新材料是當前市場發展熱點,鈉離子電池有望成為儲能電池、動力鋰電池新的發展方向。鋰電池新材料市場需求較大,該項目有助于擴大公司在新能源市場的布局,進一步豐富產品種類。但鋰電池新材料是個新興領域,未來發展仍需面對較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