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327次 | 2023年08月04日
固態電池"破壁"電動汽車安全焦慮
□記者王鶴上海報道
近段時間以來,蔚來公布續航里程達1000公里的150度固態電池包,稱將在2022年四季度交付。蔚來最新車型引爆的固態電池熱也正在A股持續發酵。
據我國工程院院士陳立泉介紹,目前,新能源汽車使用的電池是鋰電池,石墨負極,磷酸鐵鋰/三元/鈷酸鋰正極。電解質是可燃的液體電解質,但液體電解質容易引發安全憂慮。而且,能量密度為300瓦時/公斤時就已經達到了液態鋰電池的極限。下一步,就是要發展固態電池或逐漸過渡到全固態鋰電池。
固態電池是指采用固態電解質的鋰電池。和傳統鋰電池相比,全固態電池的最突出優點是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其具備不可燃、耐高溫、無腐蝕、不揮發等特性,被認為是最具前景的新一代動力鋰電池。
假如全固態電池全面量產,則意味著里程焦慮將被徹底打破,電池安全性也有了突破性保障,電動汽車將打破性能"天花板"。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整車公司此前集體錯過了液態鋰電的布局先機,因此紛紛加大對固態電池領域的投入,以擺脫在這一核心零部件上受制于人的局面。
據申萬宏源證券梳理,大眾汽車投資了QuantumScape,雷諾-日產-三菱聯盟投資IonicMaterial,福特、寶馬、現代投資SolidPower;北汽、上汽、廣汽先后參和了清陶能源D/E/E+/E++輪融資;一汽參和了輝能科技的D輪融資。
有外媒報道稱,豐田計劃在2021年首次亮相搭載了固態電池的量產車。
根據重要車企的規劃,搭載固態電池的產品預計最早于2022年以后量產。
"未來十年是固態電池破壁的十年。"我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黃學杰說,全固態電池是最理想的模式,全固態電池和固液態電池相比是革命性的。第一階段,鋰電池固態、液態互相學習,固液態會得到很好發展。第二階段,全固態電池600至800瓦時/公斤將有更好的安全性,這必然是革命性的。
黃學杰還表示,固態電池不僅僅是指鋰電池,固態電池還會走向金屬鋰電池,也不排除金屬鈉電池、空氣電池。
"到2030年,不僅僅是電動汽車早已在經濟性方面戰勝燃油車,500瓦時/公斤以上的固態電池必然會走向適用,未來十年的電池界是鋰電池和金屬電極的固態電池比翼齊飛的時代。"黃學杰說。
雖然固態電池已經取得了重要進展,但仍有不少問題有待解決,這意味著大規模應用言之尚早。
"從實驗室成果來說,固態電池的特點是能夠展現出來的。但是,實驗室成果和商用化產品之間還有一段距離,包括性能目標、可靠性目標等。此外,價格要能讓消費者負擔得起。"欣旺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梁銳告訴記者。
申萬宏源證券研究報告指出,固態電池應用之路困難重重。一是重塑供應鏈,固態電池相比現有成熟的液態鋰電池技術變化巨大,要重塑本就極其復雜的鋰電池供應鏈。二是降低成本,固態電池采用的預鋰化硅碳負極或遠景金屬鋰負極、高鎳正極、固態電解質等新科技材料生產成本遠高于目前對應的材料,成本下降過程極其艱巨漫長。三是快充性能不佳。
梁銳指出,固態電池行業的發展,應該是從目前的液態鋰電池到半固態電池再到全固態這樣一個逐步過渡的過程,將現有的技術和設備都能夠利用起來,這已成為業界共識。
"預計全固態電池應該可以在2030年之前實現商用化,也可能是在2025年至2030年之間,這樣的時間點更為現實。"梁銳說。
國軒高科動力能源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徐興無此前透露,國軒高科將在2020年至2022年引入固態電池技術;2022年開始進行固態電池技術迭代升級,生產高安全性固態電池。
大眾汽車集團(我國)CEO馮思翰在2020大眾我國業績溝通會上說,目前大眾、豐田等公司都在研發新一代固態電池,我們有關固態電池量產的判斷,和豐田基本一致,在2023年到2025年左右。
上一篇:新能源汽車的"超級電池"來了?
下一篇:鋰電池的發現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