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713次 | 2022年03月25日
一種新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硅鍺納米管
去年的12月份,由美國西北大學、韓國漢陽大學和三星電子有限公司聯合開發的一種新型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正式面世,這是一種雙層(硅NT和硅鍺陣列)結構的電極。
以往的單層硅納米管被證明可以容許大量的鋰離子進行可逆反應,這為更大容量鋰離子電池設計及其安全運行提供了保障。但單層系統的缺點是:由于硅納米管的低導電性和離子擴散性不能提供高倍率的放電模式,這就妨礙了硅納米管做負極的鋰電池被用作大型可再生能源。例如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需要動力鋰電池同時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
雙層硅鍺納米管使鋰電池結構的穩定性和電化學性能得到改進。基于動力學和電化學性能,硅和鍺分別作為鋰電池負極的內外層,雙層次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機械力的破壞和陰極的極化反應。
從外觀上來年看,雙層電極的厚度為10~15納米,這與原來單層硅納米管的硅殼層厚度為15~20納米不同。
從容量來看,硅鍺納米管的第一次放電容量為1544.6mAh,充電容量為1746.1mAh,其工作電壓為0.01V~2.0V,充電倍率為0.2C,其首次庫侖效率達到88.5%,比之前的鍺納米線的電極更高。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硅鍺電極系統在3C充電倍率下為鋰電池充電可以充入61%的容量,這比單層的硅電極高出兩倍多,這是由于新的鋰電池負極結構具有更快捷的電導性和高鋰離子擴散系數。同時,其內部電阻要低得多。
經過上述原理的設計,采用新材料的鋰離子電池負極顯示出可改進同質化硅系統的性能,其3C充電模式下的容量提高了兩倍,并能在50次循環后仍然保留85%的容量。
上一篇:大型鋰離子電池產業化的條件
下一篇:解讀動力鋰電池新政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