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657次 | 2022年01月25日
鵬輝能源進軍共享出行領域 電池公司反向布局產業鏈又出新招
十二月二十六日,廣州鵬輝能源通告稱,擬斥資8300萬元,獲得三家新能源出行、租賃以及綜合服務公司股權或控股權。十二月二十七日,鵬輝能源一位內部人士表示,收購因看好布局全產業鏈的前景。接受采訪的專家認為,此舉反映出動力鋰電池行業競爭的加劇,未來行業中除CATL等巨頭外的廠商需重視差異化優勢。
斥資8300萬拿下三家公司股權
此次鵬輝能源一口氣拿下三家產業鏈公司,以0元受讓廣州綠圓鑫能汽車租賃有限公司(鑫能汽車)100%股權,以2000萬元認購廣東幸福叮咚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叮咚出行)10%的股權,以6300萬元認購驥鑫汽車51.22%股權。合計投入達到8300萬元。
通告顯示,鑫能汽車重要從事新能源物流車租賃,擁有382輛新能源物流車,資產總額2489.71萬元;叮咚出行主營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運營,目前擁有626個站點,投放了1877輛新能源汽車。
根據鵬輝能源在通告中的表述,收購鑫能汽車及叮咚出行,將協助公司延伸產業鏈,增強品牌張力,和公司動力鋰電池業務出現協同效應,"同時也可貼近新能源物流車市場和用戶,分析技術數據和用戶使用習慣,指導公司后續產品研發、制造和銷售。"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驥鑫汽車則主營新能源汽車銷售、租賃、運營、售后服務等綜合業務,擁有1030輛租賃及分時租賃業務車型,以及滴滴公司授予的車管資質,近兩百輛車有網約車運營牌照。鵬輝能源表示,公司投資驥鑫汽車后,將立足新能源電池業務,并直接打通新能源產業鏈,依托多樣的終端消費場景獲取充足的數據,以最終提升本公司新能源電池產品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同時上市公司的控股,也給驥鑫汽車未來的進一步發展的穩定性及市場認可度供應保障。
記者注意到,三家公司目前均未實現盈利。其中,鑫能汽車資產總額2489.71萬元,今年凈利潤-476.87萬元,重要為382臺車的購車款(含地補);叮咚出行2017、2018年的凈利潤分別為-1196和-1114萬元;驥鑫汽車去年凈利潤虧損887.10萬元,今年前9個月虧損553.89萬元。
叮咚出行承諾,2019年車輛數達到6000輛,凈利潤為-500萬元,2020年車輛數達到11000輛,凈利潤1018萬元。
"重要還是因為看好全產業鏈的發展,"十二月二十七日,一位不具名的鵬輝能源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針對三家公司的經營前景,這位人士表示以通告為準。
或折射動力鋰電池行業競爭加劇
當前,打通新能源產業鏈上下游已經成為電池公司的普遍選擇。今年七月,比亞迪和長安汽車達成合作,在重慶兩江新區成立電池合資公司,從事動力鋰電池生產、銷售等業務,規劃產量10GWh;十二月二十日,CATL通告稱,將和吉利汽車旗下的浙江吉潤汽車有限公司成立合資公司,從事鋰離子電池、燃料動力電池、電池管理系統及電池包的研發、制造及銷售業務,CATL占股51%。
在專家看來,動力鋰電池公司和行業上下游加碼合作,折射出行業競爭加劇。"這是在抱團取暖。隨著國外電池的進入,高端電池進入戰國時代,新能源汽車的產量不足以消化電池公司的電池。"我國汽車工業委員會、工信部新能源汽車技術委員會專家繆文泉對記者表示。
2018年十月,行業研究機構"我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在一份研報中稱,按照我國2020年新能源汽車的產銷200萬輛的發展規劃,2020年市場對動力鋰電池的需求量約為100GWh,但截至2017年,動力鋰電池的規劃產量已達到228GWh。
國外動力鋰電池廠商也在覬覦我國市場。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七月,LG化學在濱江開發區投資20億美元建設動力鋰電池項目,計劃2019年十月量產;十一月,三星環新動力鋰電池二期廠在西安正式開工,建成后將形成5條60Ah鋰離子動力鋰電池生產線。"當前動力鋰電池行業馬太效應加劇,來自于國內和國外的競爭壓力共存。"我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在研報中指出。
記者注意到,2018年前三季度,鵬輝能源營收8.08億元,凈利潤1.14億元,同比去年分別上升了29.43%和17.07%,但出貨量距CATL、比亞迪等巨頭仍有距離。
一份研報中,平安證券援引行業研究機構真鋰研究院統計數據指出,鵬輝能源前三季度累計裝機量達到352.1MWh(0.352GWh),躋身行業前十名。但真鋰研究院數據同時指出,同期CATL裝機量達到114.GWh,比亞迪則達到6.8GWh,兩家市場份額超過60%。
"關于行業中排名5-10名的公司,要和現有的合作對象加強合作,做好拳頭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的安全和使用中的衰退管理,通過服務,強化粘性",繆文泉表示。此外車企還應當積極拓展新領域,例如"低速車、自行車或其他動力用途"。
"關于行業中第二梯隊廠商來說,把握技術趨勢,同時在幾個板塊中選擇自己合理的發展方向。目前來看,專用車對成本低的電池需求較大,而乘用車對高端電池需求旺盛,公司應選擇合理線路和生存方式。"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