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552次 | 2021年11月09日
動力鋰電池行業洗牌 頭部效應加速
七月四日,由東風汽車與寧德時代聯合創建的東風時代電池系統有限公司在東風新能源汽車產業園成立并建成投產。此前,寧德時代與上汽集團同樣有過“聯姻”。
無獨有偶,一天后,比亞迪與長安汽車在深圳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擬聯合設立合資公司,進行動力鋰離子電池生產、銷售。
與這兩家活躍的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形成鮮明比較的是,六月二十八日,持續多年位居全國動力鋰離子電池裝機量第三的深圳市沃特瑪電池有限公司公布通知,因公司訂單不足、資金困難,全體職工從七月一日起放假半年。
一邊是如火如荼的發展,另一邊是慘淡的放假,動力鋰離子電池行業的“冰火兩重天”正在上演。在這兩極分化加劇的市場上,能否出現更多“黑馬”,又是否會有更多的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因“體力不支”而呢?
超1/3公司已淘汰出局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二月,《有關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公布。《通知》規定,續駛里程在150公里以下的電動汽車將不再享受補貼,同時,《通知》進一步明確了提高動力鋰離子電池系統能量密度門檻要求,鼓勵高性能動力鋰離子電池應用。
“從2013年到2017年,國內動力鋰離子電池整體規劃產量達到228GWh,而我國2017年實際消耗僅37GWh。從整體來說,動力鋰離子電池現階段已經表現為部分結構性的產量過剩?!睂幍聲r代副董事長黃世霖近日分析,“我們預計,產量過剩的情況可能將會延續到2020年以后,因此,如何優化產量以及如何提升技術水平,在今后兩三年內仍然會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一方面是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的產量過剩,另一方面卻是行業洗牌加劇后的公司數量下降?!拔覈鴦恿︿囯x子電池配套公司已經從2015年的150家降到了2017年的100家左右,1/3的公司已經被淘汰出局?!蔽覈妱悠嚢偃藭硎麻L陳清泰近日透露,由于動力鋰離子電池技術門檻的不斷提高,現有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放棄相關業務,“退賽出局”的現象屢見不鮮。
“總體來說,龍頭公司優質的產量仍然深受客戶歡迎?!秉S作霖總結道,“但是中小廠商相對技術落后,產業結構優化不合理,產量想被市場所消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p>
“洗牌”加速
“目前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形成的頭部效應已經非常明顯。”黃作霖拿出了一組數據:裝機量前五名的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其市場份額已經從2017年的61%提升到了2018年的71%,其中寧德時代與比亞迪所占的份額已從2017年的44%提升到2018年上半年的63%?!拔覀冾A測,下半年的情況將與上半年相差不大,頭部效應很明顯,出貨量排名靠前的公司集中度非常高。目前整個生產都非常緊張,需求量也越來越大?!?/p>
陳清泰指出,目前高端優質產量供應不足,低端產量訂貨不足,生產經營困難,市場兩極分化非常明顯。技術壁壘的提高,使中小公司產量升級跟不上,是導致行業洗牌的一大原因。
除了與公司實力掛鉤的技術因素外,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也是加速行業“洗牌”的重要原因。高工產研院近期統計的數據顯示,僅僅是負極材料一項,生產的上升速度達到了43.5%,而價格方面則同比上升了14%左右。對此陳清泰坦言,“近年來,鋰、鈷等上游材料的價格迅速上漲,同時車企因為購置補貼的退坡要轉移成本,導致雙重壓力成為了壓在電池公司頭上的兩座大山。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資金壓力大,目前已有一些公司開始出現經營困難的現象?!?/p>
“聯姻”整車公司
“目前從深度公司關系來看,電池公司與整車公司的關系已經不僅僅是純粹的供需關系,越來越多的公司選擇更深層次的戰略合作。”談到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未來的發展時,陳清泰給出了這樣一種可能性。
作為此路線的實踐者,黃世霖表示,“寧德時代從商用車、乘用車、儲能,都已經逐步進入到客戶里面去,而且形成了比較好的戰略合作關系,我們很多項目已經在談2025年的出貨,目前進入國企供應鏈的工作做得還算順利。”
有關比亞迪與長安的合作,比亞迪總裁王傳福表示,憑借此次戰略合作,比亞迪邁出了對外供應動力鋰離子電池的第一步,是比亞迪開放供銷體系的重要進展。
“電池技術的進步也日新月異,新的正負極材料體系,新的電解質的應用,也同樣要電池公司與整車公司相配合,把前瞻性的技術盡早搭載到整車平臺上進行驗證。”浙江電咖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海亮在近日透露,電咖汽車已經開始有計劃地把固態電池技術搭載到整車上進行驗證。
“動力鋰離子電池技術發展直接影響整車公司成本的波動情況和控制能力,已成為各大公司產業鏈布局的戰略重點?!北本┢嚰瘓F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夕勇表示,“有關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來講,目前正面對多方的壓力,比如規模發展需求、材料成本新增、整車公司降低成本的壓力的傳導、博弈成本新增以及規劃產量過剩等。動力鋰離子電池行業的競爭不僅僅是電池公司間的競爭,新能源汽車的競爭也并非局限于整車間的競爭,整車零部件雙方是相互依存、共同進步的關系,必須要站在產業發展的高度,秉持開放、合作的心態,共同應對挑戰,走出一條適應新能源汽車產業新生態的新路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