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729次 | 2021年08月20日
真菌是不是可以做電池原材料?
你可能不了解,躲在廚房隱蔽角落的發霉面包,竟能幫助合成鋰離子電池材料。
發霉面包上的真菌,學名粗糙脈孢菌。
英國敦提大學(theUniversityofDundee)的研究團隊日前在學術期刊《當代生物學》(Currentbiology)上公布了一項研究成果,使用發霉面包上的綠色真菌(學名粗糙脈孢菌),通過生物礦化過程將金屬錳和鐵固定,然后在300℃的高溫下炭化,得到了能制造鋰離子電池和電容器的電極材料。這項研究首次將真菌生物礦化過程使用在制造電極材料上。
約在90年前,發霉的面包是上世紀最緊要的醫學發現之一的核心所在。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發現發霉面包上真菌的某種分泌物具有抑菌用途,這一抑菌物質后被稱為青霉素,即世界上首種抗生素。大容量鋰離子電池
一直以來,敦提大學的科研團隊都致力于要怎么樣將真菌作為生物學研究中常用的一種模式生物的研究。此前的試驗成果就證明了真菌具備奇妙的轉化功能,它通過生物礦化過程將有毒的鉛和鈾轉化成了更加穩定的材料。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生物礦化過程出現的碳化真菌的錳氧化物是制造鋰離子電池和電容器的理想材料。
該科研團隊將粗糙脈孢菌與一定量的氯化錳和其它一些物質混合進行試驗。經過一段時間后,他們發現真菌菌絲體表面傾覆著大量的碳酸錳。然后,把形成的混合物在300℃熱解決,得到了含有氧化錳的碳材料。
熱解決釋放了碳酸錳的電化學屬性,可用于制造儲能材料。大容量鋰離子電池
我們對這一碳化真菌混合物在超級電容器和鋰離子電池中的電化學性能進行探測,結果聲明它具備非常優良的電化學性質。領導該項研究的GeoffreyGadd教授說。該材料表現出良好的循環穩定性,相比于鋰離子電池中的其它錳氧化物,該材料在經過200次的充放電循環后,仍能保持90%以上的的電池容量。
其他旨在提高鋰離子電池和超級電容器性能的研究則專注于使用替代材料,比如碳納米管和其他錳氧化物。但是敦提大學的研究員們卻通過使用真菌開辟了一條更加可繼續的電極加工道路。真菌生物礦化在生物材料合成方面有巨大的使用潛力,因此也為制作可繼續的電化學材料供應了一種新型生物技術的思路。Gadd教授說。
Gadd教授表示,該團隊將持續探究真菌在加工其他有價值的金屬碳化物方面的使用。除此之外,他還認為這一辦法也能夠使用于回收其他化合物中的稀有元素。
下一篇:如何讓手機電池更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