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011次 | 2021年07月26日
為甚么動力和儲能BMS的市場依然有搞頭?
最近有好幾個做投資的朋友,碰到老代,問今朝的動力鋰離子電池和儲能市場的bMS有沒有投資價值?大家都在搖擺不定。他們猶豫的原由緊要是下面幾個方面:
1、電池作為電動汽車最核心的部件,主機廠和電池廠都有強烈的愿望要求自己搞。
2、隨著bMS廠家技術的日益成熟,各個芯片辦法廠把很多電池管理和測試的功能融合在芯片里,bMS廠家的核心競爭力。
3、以科列為首的動力bMS廠家,在經歷了2014、2015年后的業績暴增后,2016和2017年的凈利水平大幅下降。630的凈利已經暴跌到355萬。
在這樣的情況下,科列技術在今年的六月三十日,宣布已經完成總計1.59億的融資,按照新一輪的定增價,科列技術的估值依然高達48億。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老代有關投資界的朋友的質疑,認為動力和儲能電池bMS的市場依然可以搞,原由也是四條:
第一條:在目前主機廠和主流電池廠主導的bMS市場里,主機廠和電池廠自己做bMS,最后會砸了自己的腳。不管是儲能系統,還是電動汽車,目前出現品質問題最大的還是電池包。大家可以回憶一下去年鬧的沸沸揚揚的三星Note7事件。
三星公司的國外首炸時,說明當時出現問題的三星自己配套的電池,而在我國市場銷售的電池,是采用CALT的電池,所以沒有爆炸隱患,后面隨著國內note7的起火,最后自己承認自己的手機電池設計出了問題。
作為大部分的電池廠,都有自己的電芯加工線,這部分的投資非常高。倘若采用自己做的bMS出了品質問題,這個品質問題的鍋,最后要全部自己背。而倘若采用的是第三方的bMS問題,就自然的找了一個背鍋的人。不管是公司策略,還是做電池包的人,花點錢,找個事后背黑鍋的bMS廠家,是明智之舉。
這個有點類似與國內的城管,出事的都是臨時工相同的道理。
第二條:我國市場是一個分層的市場,一線車廠、一線電池廠自己垂直整合做bMS,但是仍然有大量的二線車廠,例如物流車廠,幾百家中小型電池廠和大部分的儲能公司都不具備bMS自制的能力,這就給bMS廠家留下了成長的空間。
第三條:電池的價格和成本長期來講下降是必然趨勢,從而帶動電動汽車和儲能市場的長期上量,前一段時間熱炒的燃油車退出時間表也證明了這個觀點。昨天在公司開會,老趙給鳳凰團隊的創業者show了一張商業計劃書的膠片:
電動汽車和bMS市場的發展也有類似的現象,很多人描繪的繼續上升的趨勢是理想狀態,但是實際總有很多坑,很多公司會栽倒在坑里永遠爬不起來,但是從長期來講,這個市場看好。
第四條:電動汽車相關的產業的估值會回歸理性。任何一個行業,在開始是都比較光線,老代昨天在開會時講過,再厲害的小鮮肉,都會成為拿個保溫杯的油膩大叔。90年代的老代和老徐,也沒有想到20年后成為今天的保溫杯大叔。
電動汽車相關的產業,將來會培養出幾十家上市公司,最近刷遍朋友圈的寧的時代為典型,相信動力和儲能bMS廠家,出現四到五家上市公司也是在情理之中。
基于這四點,老代的結論是:只要估值合理,今朝投資bMS未必沒有機會。
原創:為甚么動力和儲能bMS的市場依然有搞頭?
上一篇:電池現有標準體系及安全性探測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