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673次 | 2021年06月16日
馬斯克掀起了電動汽車熱潮 但真正推動變革的不是他
十月八日,多年來,汽車行業高管們始終面對著這樣一個難題,即電動汽車領域是應該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通常情況下,消費者發現電動汽車價格昂貴、外形丑陋、品種繁多或難以獲得。反過來,由于人們缺乏興趣,汽車公司也不愿意向電動汽車領域投資,進而導致可供人們選擇的車型很少。因此,耗油量大的SUV和皮卡仍以低成本汽油為動力,并繼續主導著美國汽車市場。
但是,美國公司在2020年無法停止談論電動汽車。制造商們正在推出各種深受歡迎的電池驅動車型,而電動汽車初創公司也在排隊等待上市。上周,沃爾沃集團推出了電動Mack垃圾車,福特汽車公司生產F-150電動皮卡的廠也破土動工。隨后,通用汽車公司推出了電池驅動的電動悍馬(Hummer)。
我們可以把這種炒作直接歸功于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ElonMusk)。他很擅長炒制新聞,并且總能保持神秘。他的汽車設計精良,令人賞心悅目。他的公司正在蓬勃發展,并催生了許多有志效仿他的公司,連同正在接受有關部門審查的Nikola,它們從投資者那里吸引了數十億美元的資金。
現在這個領域讓人興奮的是充滿熱情的消費者。他們不是那些花大價錢買特斯拉、捷豹或保時捷電動汽車的人,而是那些承諾大量生產堅固、價格合理普通電動汽車和貨車的公司。從理論上講,大型車隊的廣泛使用會降低電池價格,擴大充電網絡,這是電動汽車采用的兩個最重要障礙。網約車巨頭Uber首席執行官達拉·科斯羅薩西(DaraKhosrowshahi)最近表示,像網約車公司、供應商和電子商務供應商這樣的大客戶,可以“對系統造成沖擊,然后在建設性的過程中創建飛輪轉向。”
這與微軟公司在軟件領域占據主導地位(每個工作場所桌面上的主頁窗口)非常相似,也是視頻會議應用Zoom、云計算公司Snowflake、辦公協作軟件Slake等如此吸引人的原因類似。交易員們不會太在意“小用戶”是否會使用小工具或應用程序。他們更關心的是,這些小工具或應用程序是否能吸引那些推動技術快速和大規模采用的公司。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網約車服務的競爭對手Uber和Lyft在今年夏天推出了多項舉措,旨在讓數千萬名合同司機采用電動汽車。去年夏天,當亞馬遜向電動汽車初創公司Rivian訂購了10萬輛電動面包車時,也掀起了類似的浪潮。
科技巨頭并不是唯一進軍這個領域的公司。美國聯合包裹服務公司(UPS)、共和服務公司(RepublicServices)以及安海斯-布希公司(Anheuser-Busch)都做出了引人注目的承諾,宣布將大量購買各種配置的零排放汽車。
Lyft總裁約翰·齊默(JohnZimmer)在今年夏天早些時候的一次采訪中提到:“我們必須做的是,將電動汽車的投資從閃亮的公關噱頭轉移到做公司的核心方法上。這是世界前進的方向,我們希望能比它本來可能前往的更早時機把它推向那里。”
共和服務公司總裁喬恩·范德·阿克(JonVanderArk)不久前表示,這些訂單對大大小小的電動汽車公司都很重要。他提到,這家垃圾公司對電動的需求正在加快重型卡車運輸的創新,“你已經獲得了吹喇叭的資格”。假如那個喇叭是金子做的,那就太棒了。例如,Uber承諾到2025年在電動汽車相關套餐上投入8億美元。亞馬遜向Rivian投入了近7億美元的投資。
電動和混合動力卡車初創公司Hyliion首席執行官托馬斯·希利(ThomasHealy)上周稱,當該公司從AgilityWorldBuilt-in物流公司獲得了多達1000輛電動18輪卡車的訂單時,公司的前景立刻變得光明起來。總部位于科威特的Agility重要為大型生產商發貨。
這份訂單于六月份簽署,與Hyliion宣布將于今年秋季在紐約庫存交易市場上市的消息不謀而合。該公司已經供應了面包車,但Agility的交易支持了公司前景。希利提到:“買家的訂單就像是隧道盡頭的陽光,意味著有人要這類產品,而我們能供應最好的產品。然而,這又給我們新增了一層壓力,促使我們必須更快實現目標。”
從底特律到沃爾夫斯堡再到東京,汽車制造商已經承諾推出一批新的電動汽車,然而我們之前就聽說過這樣的說法。2009年,隨著全美汽油價格超過每加侖4美元,通用汽車和不同的汽車公司正在尋求相關部門的救助,公司高管承諾這將影響車隊。他們會在汽油平均價格為每加侖2.18美元的情況下撐過這次轉型嗎?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創新是如何發揮用途的,這告訴我們,這些公司只能在這樣漫長的過程中拖延時間。
1975年,史蒂文·薩森(StevenSasson)從工程學院畢業后不久,就在伊士曼·柯達(EastmanKodak)的實驗室里就發明了數碼相機。作為發現快速追蹤專業知識的方法的替代品,柯達對其可行性提出了質疑。早期的陳述中,他始終被質疑:“數碼相冊會是什么樣子?什么時候才能上市?十五年還是二十年?”
隨后柯達迷上了電影,而其競爭對手則利用了它充滿活力的概念,消費者也開始感興趣。在1998年的一次黃石公園家庭度假中,當許多渴望拍照的人拿出數碼相機時,薩森站在了以前值得信賴的位置。不久之后,數碼相機開始出現在手機上。雞蛋被炒了,雞被炸了,柯達最終錯過了第二次卷土重來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