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402次 | 2021年04月25日
垃圾分類;日用干電池該如何投放
電池里面不是含有重金屬嗎
重金屬不是可以污染環境嗎
重金屬確實會污染環境
通常講
砷、鉛、鎘、鉻、汞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是對環境影響最大的五種典型重金屬
在電池里面
只含有其中三種
分別是
鉛、鎘、汞
那還能隨生活垃圾一起投放處理?
這還得從電池的分類說起
電池產品可分一次電池(普通干電池)、二次電池(可充電電池,重要用于移動電話、計算機)、鉛酸蓄電池(重要用于汽車)三大類。用量最大、群眾最關心,報導最多的是普通干電池。
普通干電池包括鋅錳電池(又叫碳性電池)和堿錳電池(堿性干電池)。重要含鐵、鋅、錳等重金屬元素,此外還含有微量的汞,汞是有毒的物質。有報道籠統地說,電池含有汞、鎘、鉛、砷等物質,這是不準確的。事實上,群眾日常使用的普通干電池生產過程中不需添加鎘、鉛、砷等物質,只有一種重金屬元素汞。要是在過去的十幾年前,受限于生產技術,普通干電池中汞含量是相對較高的,假如隨意丟棄,會對受納體土壤和水體造成污染。鑒于此,國家和政府曾經號召人們積極參與回收電池,由國家統一收集、集中處置。于是,很多商店、銀行、學校、垃圾回收處等到處設置了廢舊電池回收箱。
十幾年以后的今天,這種現象消失了,為何?
1997年底,國家九部委局聯合頒發《有關限制電池產品汞含量的規定》,明確要求限制電池產品汞含量,首先實現低汞,最終達到無汞。
基于國家政策的限制,以及受益于技術的發展和進步,一些電池生產公司,于1999年就開始進行技術提升,電池逐漸實現了低汞化和無汞化生產。
2003年,國家出臺《廢電池污染防治技術政策》,該政策規定:從2005年起停止生產含汞量大于0.0001%的堿性鋅錳電池。十幾年后的今天,大多數干電池重要含鐵、鋅、錳等元素,汞金屬含量已遠遠低于國家限值。
例如:我國電池工業協會最近公布了第一批11個無汞綠色環保堿錳電池產品,包括在國內市場占有額最大的福建南平南孚電池有限公司生產的南孚牌堿錳電池;出口額最大的中銀(寧波)電池有限公司生產的雙鹿牌堿錳電池;以及555、雙鹿、白象、火車、長虹、野馬、高力、三圈、達立等其他9個品牌。經過嚴格檢測,這11家骨干公司堿錳電池的汞含量均在0.0001%以下,低于無汞電池汞含量限值指標,其中南孚、野馬和高力這3個品牌的堿錳電池的汞含量只有0.00002%,大大低于限量。
0.0001%的汞含量,接近甚至低于未被污染的土壤中自然存在的汞含量,電池的廢棄對自然環境基本沒有影響,廢棄后完全可以與生活垃圾混合收集或填埋。反之,廢舊干電池若集中處理,例如填埋至某一區域,反而會因為重金屬在該區域的富集用途而造成受納體土壤或水體的嚴重污染。
基于此:只要普通干電池中汞含量低于0.0001%的自然環境含量狀態,就含義為無汞電池。針對無汞電池,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國家發改委等多部門聯合下發的《廢電池污染防治技術政策》中規定:不鼓勵集中收集已達到國家低汞或無汞要求的廢舊一次性電池。
這些普通廢舊干電池是完全可以和生活垃圾一起運往垃圾處理廠進行處理,既方便又經濟。
但是
僅限于普通日用一次干電池
二次電池
蓄電池
都屬于有害廢棄物
不能與生活垃圾混放
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執行方法》對有害垃圾種類的含義中:廢電池(鎘鎳電池、氧化汞電池、蓄電池等)屬于有害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