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468次 | 2018年07月06日
純電動力系統關鍵技術發展趨勢分析
大家都在分析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技術發展趨勢。而科技部《新能源汽車2018年重點專項申報指南》已經發布,對企業而言很有指導意義。下面是筆者學習《申報指南》后,對2018度年純電動力純電動力系統關鍵技術發展趨勢分析,分享如下:
一、中國新能源汽車重大共性關鍵技術的主攻方向
《申報指南》列出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技術的主攻方向是:動力電池與電池管理系統;電機驅動與電力;電子、電動汽車智能化;燃料電池動力系統;插電/增程式混合動力系統;純電動力系統。一共6個方向下,再細分24個研究任務。
筆者理解:
①企業與政府規劃要保持一致,企業經營活動(含技術攻關)要在政府的頂層設計下開展;
②企業2018年具體的新能源汽車研究(開發)項目必須在6個方向下、24個研究任務之中;
③企業具體技術研究和開發項目,理應與中央政府年度計劃技術攻關項目對應起來。
二、2018年年純電動力純電動力系統研究任務
1.高性能純電動運動型多功能汽車(SUV)開發(重大共性關鍵技術類)
(1)研究內容:
掌握純電動SUV整車集成技術、整車輕量化技術、整車安全性與電磁兼容性技術、整車環境適應性技術等整車關鍵技術;研發一體化驅動與傳動系統、高防護全氣候動力電池系統、智能化整車控制系統、總線電壓800伏左右的高壓電氣系統、電動轉向與回饋制動系統、高能效比電動冷暖一體化空調系統等關鍵子系統;開發全新SUV電動化底盤及整車。
(2)考核指標:
純電動SUV(車長≥4.5m)整車電耗≤13kWh/100km(工況法),純電續駛里程≥400km(工況法);0-100km/h加速時間≤6秒,最高車速≥150km/h;最大爬坡度≥45%;電制動降低電能消耗比例≥25%歐洲城區工況(ECE工況);充電時間≤20分鐘(30%-80%SOC);車身與底盤結構輕量化達10%以上(同比鋼結構車型);安全性達到中國新車評價規程(C-NCAP)五星要求;制定總線電壓800伏左右的高壓電氣系統設計規范。
(3)筆者解讀:
①傳統SUV乘用車在長城汽車的帶領下,自主品牌乘用車車揚眉吐氣了一回。這個實例說明,中國汽車“彎道超車”是可以實現的。如果SUV車實現純電動化,質疑中國汽車“彎道超車”的聲音,會慢慢消失。
②制定總線電壓800伏左右的高壓電氣系統設計規范,壓力也是相當大到。一個車道寬只有3米,要超車必須彎道。關鍵問題,彎道不是難度,難在能不能超車成功。
③安全性達到中國新車評價規程(C-NCAP)五星要求,是超車成功的具體體現。
④純電續駛里程≥400km(工況法);0-100km/h加速時間≤6秒,最高車速≥150km/h;最大爬坡度≥45%,這指標其指導意義,已經很具體了。
2.N2/N3類高性能純電動商用車動力平臺技術(重大共性關鍵技術類)
(1)研究內容:
掌握純電動商用車高效驅動技術、電池系統集成技術、整車智能化與控制技術、高壓集成控制技術、上裝系統智能控制技術、整車輕量化技術等關鍵技術;開發模塊化、系列化的純電動商用車智能化底盤,并應用于運輸類、作業類兩種車型;提升整車安全性、可靠性、耐久性和環境適應性;掌握整車的批量化生產工藝,形成規模化生產能力。
(2)考核指標:
純電動商用車整車0-50km/h加速時間≤15秒,30分鐘最高車速≥100km/h,最大爬坡度≥30%,電制動降低電能消耗比例≥25%(GB/T18386最新工況);整備質量與同類燃油車相比不高出30%;N2運輸類商用車全氣候(環境溫度范圍覆蓋-20℃到40℃)續駛里程≥250km(GB/T18386最新工況),Ekg≤0.3kWh/(km·t);N3作業類商用車全氣候(環境溫度范圍覆蓋-20℃到40℃)連續作業時間≥8h;形成年生產能力≥5000臺,實現千輛級銷售應用。
(3)筆者解讀:
①純電動公交車是走在中國汽車“彎道超車”最成功的實例。深圳市公交實現純電動化,質疑公交車電動化聲音已經消失。
②純電動公交車全天候指標,得到進一步提升,尤其在東北和新疆等地,對純電動公交車的呼聲要求比較高。一句話,混合動力公交車研發階段已經完結。
③在中國純電動公交車續駛里程≥250km(GB/T18386最新工況),該指標是一個綜合性指標,超過這個指標,按價值工程理論,就是多余功能了。
④純電動商用車目前技術瓶頸是全氣候(環境溫度范圍覆蓋-20℃到40℃)。估計經過這一次攻關,這一指標是可以實現的。
6.基于新型電力電子器件的高性能充電系統關鍵技術(重大共性關鍵技術類)
(1)研究內容:
掌握基于新型電力電子器件的開發技術和雙向充放電拓撲及控制技術,研制出基于新型電力電子器件的高性能單向和雙向充放電設備,突破新型大功率快速充放電系統的控制和安全技術;掌握無線雙向充電關鍵技術,無線充電系統的互操作性測試技術、充電頻率和電磁場對人體的影響分析及測試等技術。
(2)考核指標:
基于新型電力電子器件的充電機產品效率≥97%,滿載比功率≥1.5kW/kg;研發輸出功率為3.3kW、6.6kW、10kW和60kW等系列化無線充電系統產品,無線充電距離≥20cm,無線充電系統整體最大效率≥92%,無線充電系統對人體的電磁場接觸限值應滿足國際非電離輻射防護委員會(ICNIRP)國際導則等相關標準的要求。實現批量裝車不少于50輛。形成2項以上無線充電相關的互操作性、安全性評價等國家(或行業)標準(或國際標準提案)草案。
(3)筆者解讀:
①對單向設備提出高性能的要求,具體要求是產品效率≥97%,滿載比功率≥1.5kW/kg,比較難的是比功率的提升。
②對雙向充放電設備,提出了研發級攻關要求。雙向充放理論研究,有待進一步拓展,規模性應用有待進一步準備;
③對無線充電,提出3.3kW、6.6kW、10kW和60kW等系列產品要求。
總結:純電動力系統關鍵技術是中國新能源汽車主攻反向,是中國汽車彎道超車主要立足點,如果中國在純電動汽車取得成功,基本就可以說,中國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取得成功。
上一篇:電池價格2020年后將趨于穩定
下一篇:正極材料轉型三元鋰或成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