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077次 | 2018年07月05日
固態電池產業化悄然進行 這三家創業公司是怎么做的?
國內上市企業包括國軒高科、億緯鋰能、贛鋒鋰業、當升科技、橫店東磁、正泰電器等將固態電池作為下一代電池技術路線儲備。美國、歐洲、日本、韓國也都在布局固態電池,且心態各有不同,例如美國,以小公司、創業型公司為主。有這么三家企業,已經在創業路上收獲了資本、政府及整車企業的關注。
SolidEnergySystems
SolidEnergySystems剛剛結束了3400萬美元的融資。雖然并未透露其C輪投資者,但現有投資者包括淡馬錫,AppliedVentures,通用汽車,上汽集團和VertexVenturesChina。
SolidEnergySystems是美國麻省理工大學能源實驗室脫胎出來的一家材料科技公司,成立于2012年,創始人胡啟朝當時師從世界著名的電池專家DonaldSadoway,后者的電池項目曾得到比爾˙蓋茨的支持。
SolidEnergySystems采用超薄鋰金屬負極和同時擁有固態和液態部分的電解質,實現了電池能量密度提升一倍,重量減少一半。目前已經小規模試制用于原型演示和專業特種航天市場。
(SolidEnergySystems用在航天領域的電池包,旨在打造“無限制的飛行”,包括低溫天氣運行高度、負重以及續航等空中限制通過該技術都可以得到改善)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SolidEnergySystems的顛覆之處還在于商業模式,他們認為真正的未來在于為消費電子和電動汽車等主流市場提供的材料——負極和電解質,向大型鋰離子電池制造商提供這些產品,將其與隔膜和正極集成為可為不同應用(包括無人機,消費電子產品和電動汽車)定制的全電池。
由于負極和電解質材料與現有的鋰離子電池制造工藝兼容,可以通過使用現有的基礎設施來實現量產,這消除了對昂貴的基礎設施投資的需求。SolidEnergy旨在打造開放的生態系統,認為它意味著更加無縫的最終用戶體驗,更快的原型設計和無限制的增長。
技術上已經實現450Wh/kg的能量密度,大約是現在動力電池電芯能量密度的兩倍,SolidEnergySystems計劃2020年將市場拓展至電動汽車領域。
SolidPower
SolidPower是科羅拉多州的一家初創公司,成立于2012年,除了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及特種高級研究計劃局的資助外,還獲得過美國空軍,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和美國特種防御局的資金支持。
針對傳統全固態電池中固體電解質和LiCoO2之間界面電阻高,接觸不良的缺陷,SolidPower公司的科學家們使用ALD(原子層沉積技術)來解決這個問題。
SolidPower的電池材料采用100%的無機材料,無易燃和易揮發成分,具有優異的保質期和高溫穩定性。放在整個電池系統中看,由于消除了一些與鋰離子系統相關的安全特征的潛在消費,使得成本大大降低。
SolidPower目前擁有一座占地7000平方英尺的先進生產基地,具備新材料合成、小批量中試材料和電池生產,以及原型設備組裝和表征能力。
SolidPower去年與寶馬的合作將這個公司推到了臺前,寶馬宣布,將和SolidPower一起推進固態電池(電量會是傳統鋰電池的2-3倍)在下代電動汽車研發中的應用。此前,寶馬曾將固態電池的商業化節點模糊定義為“10年以內”。
Sakit3
Sakit3作為密歇根大學分拆出來的項目,已經有11年的歷史,獲得了來自GMVentures,KhoslaVentures和伊藤忠等多家公司的風險投資,以及密歇根州的撥款。
2015年10月,該公司被真空吸塵器創新者戴森以9000萬美金的價格全資收購,以解決應用在其產品中的可充電鋰離子電池續航時間不夠長、安全性有限的問題。
Sakit3電池技術在2013年的時候就獲得了四項專利,可以將智能手表等電子產品的工作時間從3.5小時變為9小時以上,使智能手機的電池組可以持續數天或顯著增加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
戴森已經于去年9月公布了其在2020年之前推出第一臺電動車的計劃,其最新公布的信息則更加明確了其造車的決心:首先將會有一款豪華限量車(halocar),其次是兩款較便宜的車型。
目前位于前皇家空軍基地的戴森合資企業價值20億英鎊,合27.7億美元,現有雇員400人。20億美元中有一半用于電池開發,另一半用于汽車本身。部分資金來自英國政府的創新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