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8358次 | 2020年09月29日
鋰離子電池SEI膜的形成原理是什么?
鋰離子電池SEI膜的形成原理
鋰離子電池在電池首次充放電過程中,電極材料與電解液在固液相界面上發生反應形成一層覆蓋于電極材料表面的鈍化層,這種鈍化層是一種界面層具有固體電解質的特點,是電子絕緣體卻是鋰離子的優良導體,鋰離子可以經過該鈍化層自由地嵌入和脫出,因此這層鈍化膜被稱為固體電解質界面膜,簡稱SEI膜。
SEI膜的形成過程即電化學反應過程,在電壓達到一定值時在負極表面會發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學變化,在實際生產中重要是電池化成這一步形成膜的。當鋰離子電池開始充放電時鋰離子從正極活物質中脫出進入電解液穿透隔膜再進入電解液,最后再嵌入負極碳材料的層狀空隙中鋰離子完成一個完整的脫嵌行為,此時電子從正極沿外端回路出來進入負極碳材料中。
溫度對鋰電SEI膜的影響
一般認為高溫條件會使SEI膜的穩定性下降和電極循環性能變差,這是因為高溫時SEI膜的溶解和溶劑分子的共嵌入加劇,而低溫條件下SEI膜趨于穩定,研究表明在-20℃時生成SEI膜循環性能最好,這是因為低溫時形成的SEI膜致密、穩定且阻抗較低。
使用及儲存時環境溫度對SEI膜有很大的影響,從而影響到電池的使用壽命,高溫下SEI膜的穩定性不僅受溫度的影響而且還與電池的荷電狀態有關。100%荷電狀態下超過45℃高溫會破壞SEI膜的均一性致使電極阻抗增大循環性能衰減,而電池在荷電狀態為9%時于70℃儲存后負極表面SEI膜消失。
高溫條件下原來的膜進行結構重整,膜的溶解于重新沉積使新的膜具有多孔結構,從而使得電解液與電極出現進一步接觸并繼續還原。目前在鋰離子電池制造商中普遍采用的化成后在30-60之間保溫老化以改善電池的循環性能和優化電池的貯存性能,就是基于在較高溫度下SEI膜的結構重整之說。聲明:本網站所公布的文章,均來自于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下一篇:為何鋰離子電池越來越不頂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