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871次 | 2020年08月18日
逾200家公司搶奪動力鋰電池回收
基于新能源汽車發展產業的邏輯閉環,部署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領域的公司數量也日益增多。
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117.7萬輛,從2015年到2019年復合上升率達到33.2%。
2019年我國動力鋰離子電池出貨量達到71GWh,上升2015年到2019年復合上升率達43.2%。隨之而來的是巨大的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市場需求,2019年全國鋰離子電池理論退役量達到35.5萬噸。
瞄準百億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市場藍海,來自車企、電池公司、材料公司以及第三方回收公司等都在積極布局。來自企查查數據顯示,今年1-七月動力鋰離子電池相關公司注冊量達41家,較2019年同期上升了71%。
事實上,篤定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從2015年以來,與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相關的公司就開始逐年攀升。2019年相關公司注冊量達到63家,較2018年同比上升75%。截止到2020年八月十三日,國內共有208家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相關公司。
從地域上看,目前國內經營涉及“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的公司數量最多的省份是湖南省,共有69家公司,占據總量的33%,遙遙領先于其他省份,廣東、江西、安徽、江蘇分列二至五名,而其他省份相關公司均不足10家,部分省份甚至沒有相關公司。
雖然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利用作為新興領域,但涉足的公司不乏實力雄厚選手。從注冊資本上看,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相關公司注冊資本在5000萬以上的公司達13%。1000-5000萬注冊資本公司也達到20%。
可以肯定的是,作為市場的一大趨勢,包括車企、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材料公司以及第三方公司都在積極構建以各自板塊為核心的新能源汽車全生命價值閉環體系。探索動力鋰離子電池循環回收的產業先進相關相關經驗,推動技術及工藝的發展,構建行之有效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
必須正視的是,動力鋰離子電池循環回收行業仍然面對回收網絡健全、回收循環等關鍵共性技術突破、商業模式創新等一系列商業難題,整體產業仍處于初期發展階段。
然而從現階段公司扎堆布局情況來看,一方面,扎堆擴產或讓回收產量在短時間內遠超于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報廢量。另一面,一些無資質公司對廢舊電池進行回收后,對廢舊電池高價競收及不按標準處理,不僅擾亂還不成規模的回收市場,同時也埋下了極大的環境及安全隱患。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2020年九月一日正式施行的《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執行細則》,未經資質認定,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從事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活動。
高工鋰電了解到,目前注冊的200多家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公司中,具有廢舊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資質的公司僅有30余家。
隨著新政執行以及行業門檻提升,以及細分領域頭部公司的涌現,未來動力鋰離子電池回收的行業集中度將會快速提升,而未具核心技術與回收資質的公司也將面對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