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812次 | 2020年08月17日
H1新能源乘用車產量TOP10及配套電池“解碼”
2020年過半,新能源乘用車一路低迷,整體產銷降幅首超燃油車。今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車產量和動力鋰離子電池裝機量雙雙降幅超4成。
GGII數據顯示,2020上半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生產約31.4萬輛,同比下降43%,動力鋰離子電池裝機量約13.2GWh,同比下降41%。
高工鋰電認為,一方面新能源汽車整體價格高于同級燃油車,上半年車市不景氣,新能源汽車推廣不利因素加大。另一方面,當前新能源汽車銷量較大的B端受疫情影響下降較明顯,尤其是網約/出租等出行市場。
一個明顯的現象是,2020年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領域的競爭優勢逐步被削減,甚至可以說已經掉隊,而以特斯拉為主的外資品牌,以及蔚來、理想等新勢力公司無論在品牌影響力還是市場份額均在快速提升。
數據表現最為直觀。2020年上半年產量前10公司累計生產20.56萬輛新能源乘用車,占乘用車總產量的65.5%。其中自主品牌車企僅比亞迪、廣汽和長安3家,累計生產7.4萬輛,占前十公司的比例36%,不足4成。
而特斯拉、一汽大眾、華晨寶馬、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五菱5家外/合資品牌產量占51.4%,其中特斯拉產量49786輛位列第一,獨占整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15.8%的市場份額。此外,蔚來汽車、理想汽車表現也十分不錯,依次排在第5和第10,在前10公司的占據了12.53%份額。
自主品牌失守、合資/新勢力猛攻下,國內主力車型產銷量及其動力鋰離子電池配套隨之也在發生巨大的變化。
GGII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產量新能源乘用車TOP10車型累計生產了14.47萬輛,累計裝機電量6.79GWh。
比較去年同期,雖產量與裝機量均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降,但車型呈高端化發展,除歐拉R1和長安E-Star兩款微型電動汽車外,其余均為定位中高端車型,單車裝機電量有所提升。
具體車型來看,國產Model3霸榜穩居第一,寶馬5系和帕薩特兩款PHEV也占據一席之地,新勢力方面,蔚來ES6、理想ONE、威馬EX5等3款新勢力車型集中亮相。自主品牌方面,廣汽AionS、比亞迪秦EV、歐拉R1、長安E-Star入選,其中AionS進入TOP5位列第二。
在電池配套上,TOP10車型由9家電池公司完成電池配套,除LG化學和松下外,其余7家均為國產電池公司,其中寧德時代獨占半壁江山,為7家車企配套,4家為獨供。
具體來看,合資車型電池選擇上,受益于國產Model3需求拉動,LG化學和松下動力鋰離子電池裝機量大幅提升,并擠進國內裝機量TOP10。本月開始寧德時代正式向特斯拉供貨,隨著供貨量的提升,對LG化學的配套比造成一定影響。
此外,寧德時代近乎將國內其他合資品牌的動力鋰離子電池訂單收入囊中。TOP10車型中的寶馬5系和帕薩兩款PHEV均選擇寧德時代的動力鋰離子電池,且為獨家供應。
自主品牌電池車型上,除秦EV由比亞迪自身供應,長安E-Star選擇中航鋰電外,廣汽AionS和歐拉R1均選擇了2家動力鋰離子電池供應商。其中微型電動汽車歐拉R1供應商由去年的塔菲爾更換為蜂巢能源,不過目前占比較小。
新勢力電池選擇上,蔚來ES6及理想ONE均為寧德時代供應,而威馬汽車今年電池供應商選擇顯得十分多元化,由去年的寧德時代與力神兩家,到今年的寧德時代、塔菲爾、中興高能及瑞浦能源4家,其中后兩家的量還較小。
新勢力公司因體量尚小,在頭部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話語權較弱,傾向于選擇2-4家電池供應商,如合眾新能源有寧德時代、億緯鋰能、天津捷威、江蘇時代、國軒高科5家電池供應商。
其實,不止新勢力,為保障優質動力鋰離子電池的供應,包括自主品牌及合資車企的熱銷車型電池供應商傾向于采購2-3家電芯。這也加劇了電池公司在熱銷車型配套比例的競爭。
如國產Model3目前已經由LG化學、松下兩家電池供應商,目前是LG化學為主,松下的供應較小,但寧德時代也在本月加入配套隊列,僅這一款車型的配套競爭就如此激烈。
可以預見的是,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的競爭維度正在升級,廝殺市場由綁定車企下沉至具體車型,甚至單車型的供貨比例。未來,隨著外資電池的進入,迎接動力鋰離子電池公司的將是一場白熱化的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