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932次 | 2020年07月30日
特斯拉“破產”后續 陷入產量不足困局電池穩定性遭質疑
“我們還是很悲傷地宣布,特斯拉已經完全地、徹底地破產了。”四月一日,特斯拉公司創始人馬斯克在推特上發文,戲稱該公司已經“破產”,引發社會關注。盡管這條破產消息被證實只是愚人節的一個玩笑,但最近,特斯拉的處境并不好。
近半個月前,在美國加州山景城,一輛特斯拉ModelX發生交通事故,車前部損壞嚴重并起火,該車車主被送至醫院后,因傷重不治死亡。
特斯拉方面稱,因為安全緩沖圍欄在另一起事故中被撞擊變形卻未被及時更換,導致此次事故發生。在碰撞發生前的時段里,該車自動輔助駕駛處于使用狀態,主動巡航控制中的跟車距離被設置為最小距離。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6年,一輛特斯拉ModelS型轎車曾因在自動輔助駕駛狀態下行駛,在佛羅里達州的道路上撞上前方一輛拖掛車,導致駕車人死亡。
數起交通事故,讓公眾對特斯拉自動駕駛技術的安全性出現了質疑。此外,其暴露出來的產量問題,也將成為特斯拉在未來前進路上的掣肘。
電池穩定性遭質疑
在最近的這起事故中,特斯拉出現了著火爆燃的情況,汽車電池問題在事故中暴露。在車禍現場,警方封鎖了幾個小時的交通,部分原因是要審慎評估特斯拉車電池的安全性。由此引發了人們關于特斯拉電池穩定性的討論。
資料顯示,特斯拉是目前唯一一家采用18650型鈷酸鋰離子電池的汽車公司。在生活中,鈷酸鋰離子電池被廣泛應用于手機電池和筆記本電池等用電量較小的產品。由于現階段鋰離子電池已經逼近功率閾值,特斯拉采用了將數千個電池組成電池陣列置于車底的方式,作為其電動汽車動力。
有業內人士認為,盡管特斯拉18650型電池的一致性在初期穩定,但在使用過程中,電池陣列必定會出現電池衰減不一致。只要有輕微不一致,就會在電池組內部形成環流,引發自放電,新增電池的損耗。
特斯拉方面表示,特斯拉電池組在設計時,已經考慮到了在極端情況下可能發生火情的情況,因此可盡可能控制火勢蔓延的速度,使駕駛員和乘客有足夠的時間離開車輛。無論何種車輛,在發生此類事故時,都有可能導致起火。
根據特斯拉車輛超過幾十億英里的實際行駛數據,在全美范圍內,燃油車起火的概率超過特斯拉車輛的5倍。
我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研究員贠強對記者分析:“1865型鈷酸鋰子電池技術已經成熟,其優點是成本低、能量密度高、續航里程長。但安全性并不是很高。一直以來,特斯拉通過自己的技術應用,使其在汽車安全性方面的表現還不錯。”
在贠強看來,無論是特斯拉或是其他電動汽車生產廠家,這次事故都會讓他們更加重視新能源汽車電池的穩定性,特別是在極端情況下,如何保障電池安全,還要更多的技術研究。
產量不足令特斯拉“頭疼”
其實,除了受交通事故帶來的影響以外,特斯拉還深陷產量不足的困境。
特斯拉曾承諾,到去年年底Model3的周產量要達到5000輛,但是在去年第三季度的交付量僅為222輛,整個第四季度才交付了1542輛。如今,特斯拉又把每周生產5000輛Model3的產量目標推遲到了今年六月底。
受此影響,特斯拉的股票價格也在持續走低。三月二十八日,大跌接近8%,收報257.78美元,創一年以來新低。國際評級機構穆迪公司將特斯拉的信用評級從“B2”下調至“B3”,給出了“負面”的前景展望。
而特斯拉股東剛剛批準了馬斯克每年50億美元的巨額薪酬計劃,這意味著馬斯克在未來10年或進賬500億美元。
在汽車行業評論員鐘師看來,巨額薪酬意味著馬斯克身上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產量不足無疑是特斯拉目前面對的一個大問題。
“產量不足最直接的影響,是不能把訂單轉換成利潤價值。這樣一來,股東和投資商對車企施加的壓力,會進一步加大。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講,在訂單下發之后無車可提,這在一定程度上會使消費人群逐漸流失,最終制約公司的發展。”鐘師說。
LMC汽車市場咨詢(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曾志凌也同樣認為,量產難題和自動駕駛技術研發不利等因素正在成為特斯拉發展的瓶頸。
“除了產量不足會帶給特斯拉明顯的壓力之外,特斯拉宣傳的自動輔助駕駛Autopilot也正在引起人們的質疑,特斯拉在新技術的運用上非常大膽,但現實中還并沒有達到完全成熟的地步。倉促地進行技術應用,一旦出現問題,將會讓特斯拉的局面更加被動。”曾志凌說。
短時間內難扭轉局面
特斯拉在日前宣布,由于動力轉向系統故障,將在全球范圍召回12.3萬輛ModelS轎車。召回范圍覆蓋了2016年四月前出廠的所有ModelS轎車。
不過,記者問詢了國內特斯拉相關工作人員,對方表示,暫未收到進一步消息。
其實,早在2015年,特斯拉就因安全帶問題召回了9萬輛汽車;去年又因為制動故障召回53000輛。假如此次召回12.3萬輛汽車,這將是特斯拉迄今為止展開的最大規模召回。
數位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一致認為,此次召回關于特斯拉來說,雖然是防患于未然,但特斯拉想要在短時間內扭轉局面,走出目前的困境,難度仍然很大。
“特斯拉一直以來都是以產品為導向,關于事故中是否由于車輛在某方面存在不足,還要從源頭找原因。同時,特斯拉產量不足問題愈演愈烈,不少供應商都采取了一些預防措施,比如先款后貨的方式,這對特斯拉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短時間內仍會給它帶來很大的困擾。”曾志凌說。
鐘師也認為,解決產量不足的問題要大量投資,來建設廠,這也取決于特斯拉內部股東們的商議決策,在難以把訂單轉化成利潤的同時,又要高額的投入,這會逐漸陷入一個惡性循環。
上一篇:電池的煩惱:如何不受制于“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