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771次 | 2020年07月29日
動力鋰電池標準化:新能源汽車保險健康發展的助推器
在最近召開的新能源汽車保險發展交流會上,我國保監會財產保險監管部副主任何浩表示,從保險視角來看新能源汽車的風險特點重要表現在:技術成熟度與普及度直接影響車輛賠付成本;電池特性導致較傳統燃油汽車更易發生自燃;電力驅動汽車時噪音小不利于保護行人安全;部分廠商回收事故電池,使真實風險無法充分暴露;新能源車使用者的風險特點存在差異等方面。
平安財險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新能源汽車的出險率要比傳統燃油汽車高出12個百分點。而從出險的重要原因來看,雖然新能源汽車和傳統燃油車相似,都是因碰撞導致的,但要注意的是,在碰撞致損的關鍵零部件上,新能源汽車搭載的動力鋰電池遠比傳統燃油車的發動機更脆弱。
由太平洋保險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在其承保的20129起新能源車出險事故當中,涉及到動力鋰電池損失的案件有236起,占比是1.2%。其中更換動力鋰電池總成的有29起,占到整個電池損失案的12%。同時,比較傳統燃油車出險事故發現,新能源汽車的核心動力損毀率是發動機損失事故的3倍。
這些研究數據的背后是目前新能源汽車行業商業保險業務的眾多亂象。據了解,其存在的問題重要有:新車成交價明明是政府補貼后的價格,保費卻按補貼前的價格收;明明是同一款車型,車險費用卻可以相差千元;車輛第二年理應按折損價核算保費,但保額仍是新車價……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這些圍繞在它們身上的保險亂象也將愈加明顯。
究其原因,從整車角度來講,一方面,新能源汽車保險市場作為新生事物,存在的諸多不規范是缺少規矩和監管造成的;另一方面,保費偏高則是因為新能源汽車的體量太小,缺乏大數據支持,導致保險公司只能按燃油車測算標準對新能源汽車采取了相對保守的系數級別。
而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關鍵零部件之一,認為,動力鋰電池標準不完善也影響著保險公司相關業務的開展。我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責任保險事業部總經理吳曉紅就坦言,動力鋰電池的安全性能非常關鍵,不了解安全性能,保險公司就無法為新能源汽車核算出一個合理的保險價格,也無法設計出一款合理的保險產品。動力鋰電池的性能如何,標準是否完善,對保險行業來說至關重要。
至于用什么樣的標準去評估安全?什么樣的標準才是一個好的標準?UL能源與電力科技部大中華區工程部總監馮金朝認為,它首先既要兼顧經濟性,也要兼顧安全性,而且要把握好能量密度和安全之間的界限——假如標準太嚴,很少人能做到;假如太松,能量密度達到了,卻缺乏安全。一個好的標準還要與時俱進,電池在發展過程中,標準也要相應更新。好的標準,則要整車公司、動力鋰電池公司、檢測認證、行業協會等多方的共同參與制定。
我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董事長李開國曾表示,汽車產業的變化促進了保險業在費率厘定以及定損理賠上的變化。“電池開始購買的時候價錢很高,但它的殘值很低,且可修復性比較差,甚至是不可修復的,這就使得未來整個保險和維修的價值鏈發生變化,這也是保險行業必須要面對的新問題。”
好消息是,我國保險行業協會連同汽車行業已經將新能源汽車專用險提上議程,據其內部人士透露,其細則最快將于2018年年中公布。在此之前,我國保險行業協會將在四月份公布的最新版本的車輛零整比(整車所有的裝車配件的價格總和和整車銷售價格的比值)上,首次把目前市場上暢銷的部分新能源車型納入其中。
認為,從保險公司目前掌握的賠付數據來看,新能源汽車尤其是動力鋰電池的風險研究還有待加強。面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其后市場的建設還遠沒跟上。因此,動力鋰電池公司要高度重視標準、法規和監管的用途,嚴格按照標準和法規生產、管理和運營。以標準化建設為媒,通過過硬的產品品質,助推新能源汽車保險等后市場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