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011次 | 2020年07月28日
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電池迎來報廢潮,初創公司能否從中分得紅利?
二月十三日,財政部等四部委公布《有關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新能源車補貼政策落地,其中過渡期(2018年二月十二日至2018年六月十一日)期間上牌的新能源乘用車、新能源客車按照此前對應標準的0.7倍補貼,新能源貨車和專用車按0.4倍補貼,燃料動力電池汽車補貼標準不變,略好于預期。
與此同時,工信部的相關人士向記者透露,工信部正在加緊研究出臺動力鋰電池回收方法,相關政策預計2018年公布。
這些消息,也使得原本備受關注的廢舊動力鋰電池回收市場,再度受到關注。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市場高速上升,動力鋰電池的使用年限一般5-8年,這意味著前期投入市場的新能源電池基本處于淘汰臨界點。援引業內預計數據,2018年,廢舊動力鋰電池回收市場可達50億元規模,2020年至2023年,廢舊動力鋰電池回收市場規模進一步上升至136億元-311億元。
綜合多位專家分析、多篇二級市場研報,當前新能源電池的回收重要有兩種,一種是電池容量衰減至80%左右時,通過梯級利用方式應用于儲能設備;一種是進行再生利用處理,回收其中有價元素。
當前,國內動力鋰電池再生利用方向,產業鏈已經相對成熟,包括桑頓新能源、中航鋰電、國軒高科、鵬輝能源等都已布局動力鋰電池回收拆解業務,并形成了專門的第三方動力鋰電池回收拆解利用公司,包括格林美、湖南邦普、贛州豪鵬、芳源環保、金泰閣、長優實業、威能環保、臨沂華凱等。
但梯級利用難度較高,全球都在積極研公布局,日本、美國、德國起步較早,已有一些成功的應用和商業項目。目前在國內還處于起步階段。
不過,制約梯隊大規模推廣的,并非技術,而是成本因素。一是電池梯級利用前要拆解、檢測、篩選、重組,涉及成本;一是舊電池壽命較短,往往要人值守,帶來成本新增,同時面對和新電池之間的競爭。
當前,國內儲能行業也在積極實踐落地。工信部官網顯示,我國鐵塔公司自2015年十月,先后在黑龍江、天津等9省市建設了57個退役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梯級利用試驗站點。
關于初創公司來說,這會是一個新機會么?
下一篇:深度解析鋰離子電池隔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