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413次 | 2020年07月20日
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研究獲系列進展
由于全球分布廣泛的鈉資源以及價格低廉的鈉鹽成本,鈉離子電池有望應用于未來大規模儲能領域。近年來,我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分子納米結構與納米技術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在尋找能可逆脫嵌鈉離子的正極材料上進行了系統探索。前期研究中,開發了具有零應變特性(J.Mater.Chem.A2015,3,4799)、高鈉含量(NanoRes.2015,8,117)以及高結晶質量(EnergyEnviron.Sci.2014,7,1643)的一系列普魯士藍類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并通過構筑三維導電網絡結構,獲得低溫性能優異(-25°C下仍可工作)的普魯士藍/碳納米管復合正極材料(Adv.Mater.2016,28,7243)。
最近,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科技部和中科院的支持下,化學所分子納米結構與納米技術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郭玉國課題組研究人員,在高性能層狀氧化物正極材料研究方面又取得新進展。通過材料動力學理論計算并結合實驗,他們提出突破單一金屬離子正極的限制的思想,結合多種金屬離子的優勢,獲得綜合性能優異的O3-NaFe0.45Co0.5Mg0.05O2正極材料(Adv.EnergyMater.2017,doi:10.1002/aenm.201700189)。
為了進一步推動鈉離子電池的實用化進程,研究人員選擇了在未來有廣闊應用前景的鎳錳基二元正極材料進行系統研究。目前這類正極材料根據鈉離子電池的含量以及占位方式的不同,按晶體結構重要分為兩類:鈉離子占據三棱柱位點的P2型和鈉離子占據八面體位點的O3型。P2型鎳錳基層狀正極材料在電池工作時在高電壓區域會發生不可逆的P2-O2相變,從而使得材料在電池循環過程出現結構坍塌,限制了其進一步應用。針對這一問題,化學所研究人員發現通過非活性鎂摻雜可有效抑制P2-Na0.67Mn0.67Ni0.33O2正極材料的P2-O2相變,通過與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合作揭示了鎂摻雜材料的充放電過程為單相反應過程,從而提高了P2型電極材料在充放電過程中的結構穩定性,顯著改善了其循環性能(Angew.Chem.Int.Ed.2016,55,7445)。
富鈉的O3型正極材料由于高比容量、制備方法簡單、原料價格低廉等一系列優勢更能滿足未來低成本鈉離子電池的需求,但這類材料面對著充放電過程相變復雜、空氣穩定性差的問題(J.Mater.Chem.A2016,4,17660)。鑒于此,研究團隊對高比容量的O3型鎳錳基二元正極材料展開深入系統的研究,通過和中科院物理所及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研究人員合作,結合實時監測的原位X射線衍射、X射線吸收譜以及原子尺度的球差電鏡表征手段,發現通過Ti4+部分取代Mn4+可有效抑制O3-NaNi0.5Mn0.5O2正極高電壓區域(>3V)的多個相變(如圖1所示),同時提高體相鈉離子的擴散系數,大幅度提高了材料的長循環性能及大電流密度下的倍率性能,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近期Adv.Mater.(2017,doi:10.1002/adma.201700210)上。
針對O3型層狀正極材料在空氣中自發地向貧鈉相轉變的空氣穩定性差的問題,研究人員提出Cu/Ti共摻雜的結構優化策略(如圖2所示)。通過合理地對NaNi0.5Mn0.5O2材料組成和結構進行調制,并結合密度泛函理論計算模擬及材料結構-電化學實驗證明,通過Cu/Ti共摻雜技術獲得的O3型NaNi0.45Cu0.05Mn0.4Ti0.1O2正極材料可成功地抑制鈉離子的自發脫出和材料的氧化,顯著提升了材料暴露在空氣中甚至浸泡在水中的結構穩定性和容量保持能力,降低了材料的儲存費用,有力促進了其實際應用,這也為未來設計高性能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以及材料結構優化供應了科學的指導(J.Am.Chem.Soc.2017,139,8440)。
圖1O3型NaNi0.5Mn0.2Ti0.3O2正極材料的充電曲線與結構變化
圖2經過Cu/Ti共摻雜調制的O3型NaNi0.45Cu0.05Mn0.4Ti0.1O2正極材料的結構與電化學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