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836次 | 2020年07月15日
都在追求更好的續航里程,它存在最優值嗎?
日前,北汽新能源上市公布了續駛里程達460km的EU400,成為繼去年上市的比亞迪e6400及今年二月上市的騰勢400之后,又一款續駛里程超過400km的電動汽車。而據最新消息,將于九月上市的奇瑞艾瑞澤5e的續駛里程也將超過400km。
續駛里程超過400km,這無疑成為電動汽車市場的一大福音,將在很大程度上緩解電動汽車里程焦慮這個老大難問題。但與此同時,新的問題也凸顯出來:電動汽車續駛里程是否有一個最優值?續駛里程的極限是多少?
越來越高的續駛里程需求
續駛里程當然是越長越好。我開的就是電動汽車,平時只敢在市區開,假如續駛里程更長,我就可以放心地開到郊區去玩了。在記者的采訪過程中,一位消費者說出了他的心聲。與這位消費者的看法類似,記者身邊一些開純電動汽車的朋友也表達過電動汽車續駛里程短的不滿。國家信息中心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有80.2%的消費者希望純電動汽車的續駛里程能夠達到400km以上,有24.2%的消費者因為續駛里程太短而放棄購買純電動汽車。
不只是消費者,汽車業內的一些專家也指出,當前續駛里程短是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瓶頸之一。北京北辰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中心副總經理蔡海員表示,基于政策的持續性引導,當前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認知度越來越高,市場也呈現出向好的趨勢,但仍有一些問題必須正視,其中之一就是廠家如何提升新能源汽車的續駛里程。
正是為了迎合市場對續駛里程提高的要求,越來越多的電動汽車公司開始將研發的重心放在續駛里程的提升上。日前北汽新能源推出的EU400,以超過400km的續駛里程和補貼后不足16萬元的售價,將電動汽車拉到了親民的價位上,但這似乎仍未完全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電量無極限,空間和能量密度有極限
雖然標定續駛里程超過400km,但實際駕駛中達不到400km。一位實測了EU400的媒體人士告訴記者,實際上,EU400公布的NEDC工況下的續駛里程只有360km。這樣的續駛里程,一次普通的市郊游是足夠的,兩日往返甚至不用擔心沒有充電樁的問題。該媒體人補充說道,但假如要跨省市旅游,還得考慮充電問題。要達到充滿電后續駛里程與同級別燃油車一箱油的續駛里程相近的水平,我國純電動汽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電動汽車的續駛里程是否可以無限制的新增,能否達到與燃油汽車類似的水平?現在幾乎所有新能源產品都在拼續駛里程,但實際上,在僅衡量電池電量的情況下,續駛里程是沒有極限值或者最優值的,它更多取決于車輛能給電池供應的空間大小以及電池的能量密度。在某新能源汽車公司從事電池系統研究的工程師徐良(化名)告訴記者。
雖然國內外都采用三元鋰離子電池,但就技術來看,國內電池技術水平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徐良表示。目前國內電池單體大多為長方體,電池穩定性相對較差,在電池串、并聯時要加裝銅板,還要加裝冷卻及加熱系統等,這些都要占據一定的空間,進而也就限制了電池組的容量。
據記者了解,目前國外新能源汽車生產公司更多采用的是圓柱形三元鋰離子電池,如18650三元鋰離子電池。這類電池穩定性更強,且能量密度高,同樣空間條件下,其電池組所釋放的電量要高于國內生產的電池,因此續駛里程也就相對較高。但即便如此,受電池材料所限,任何電池的能量密度都有極限,在固定體積的空間下,假如不改變電池材料,電動汽車的續駛里程不會無限制的提升。徐良說。
多元化發展或將成未來趨勢
純電動汽車的續駛里程到底該是多少?關于這個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即便是記者身邊的普通消費者對此亦是看法不一。有人認為,在有充電樁保障可以每天充電的狀態下,200~300km已經足夠;但也有人認為最好能實現500~600km的續駛里程,達到燃油車水平,不用每天充電,遠距離出行也不用擔心充電問題。
由于空間和材料的限制,未來純電動汽車的續駛里程將不會有太大的提升,綜合工況下300~400km或將成為常態,否則電動汽車的性價比將會降低。徐良告訴記者,續駛里程的提升必然代表電池單體的新增以及重量的提高,這不僅提高了車輛的價格,同時也新增了車輛的重量,降低車輛的經濟性。
針對電動汽車續駛里程的問題,早在2015年,就有專家提出了與徐良類似的觀點。我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執行副理事長歐陽明高曾表示,他不支持發展500km以上續駛里程的純電動乘用車,其中原因并不是技術無法滿足,而是性價比不高。在近日舉辦的鋰產業國際高峰論壇上,歐陽明高提出,隨著電池容量及電動汽車續駛里程的提升,電動汽車安全性的挑戰也會全方位倍增,給整車電器安全、電池安全、充電安全、電網安全帶來重大技術挑戰。
未來的一段時間,電動汽車生產公司或將把研發的重點放在汽車安全以及智能互聯方面。徐良表示,尤其是智能互聯,將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關注的重點。另外,除電動汽車技術提升外,非鋰離子電池新能源汽車也將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比如氫燃料動力電池汽車、石墨烯電池汽車等。據記者了解,目前部分自主品牌車企開始發力油電混合動力技術。業內人士表示,未來多元化發展新能源汽車技術以及混合動力技術,或將成為各大車企在雙積分新政下達標的重要技術路線。
上一篇:特斯拉:交貨不足,都是電池惹的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