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486次 | 2020年07月08日
既能透光又能發電的太陽能電池
在現在的生活中,太陽能產品處處可見,人們用太陽能煮飯,還有太陽能熱水器等等,無處不見太陽能產品,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太陽能發電,但是目前的技術并不能讓人們很好利用太陽能發電,有沒有一扇窗戶既能透光又能發電?半透明有機太陽能電池就可以滿足這樣的需求。其光學性質易調,且輕柔又容易加工和安裝,可用作建筑或汽車外表面的光伏玻璃,具有重要的商業化潛力。
日前,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葉軒立、我國科學院院士曹鏞以及德國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教授ChristophJ.Brabec等人的聯合團隊,開發了一種快速薄膜光學計算模型,并據此模擬了涵蓋幾乎所有可能的數千萬個薄膜結構模型,從而確定了光電轉化率和透明度之間的最優平衡關系,制備出兼具11%的光電轉化率和30%的透明度的有機太陽能電池。相關成果近日發表在Cell旗下的能源期刊Joule上。
發電vs透光
半透明有機太陽能電池重要的設計思路是在透過適量的可見光以滿足視覺需求的同時,盡量吸收人類無法感知的紫外和近紅外光,并轉化為電能。論文第一作者、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夏若曦告訴《我國科學報》。
夏若曦介紹,有機光伏材料可以通過分子結構,設計成可見光吸收較弱且有相對寬而強的近紅外吸收。為了進一步優化器件的光學性質,傳統的周期性一維光子晶體擁有選擇性反射指定波長光的特性,引入半透明有機太陽能電池后,可以選擇性反射人眼不敏感部分波長光至光敏層進行二次吸收,從而在較小影響透明度的情況下提高器件的光子捕獲率,以提高短路電流密度和光電轉化率。
研究團隊在對一維光子晶體增益的半透明有機太陽能電池進行光學設計時,不同于傳統的周期性一維光子晶體設計思路,將其各層厚度視為自由變量并將活性層與銀電極的厚度一并納入優化,以考慮其間可能存在的耦合關系。通過遍歷幾乎所有可能的厚度組合(數千萬個組合),光電轉化率和透明度之間的最優平衡關系在光學層面上得以確定。
高通量模擬指導法
夏若曦告訴記者,他們的工作首先基于傳輸矩陣方法,開發了一個具有較快運行速度的薄膜光學計算模型。
傳輸矩陣方法是一套基于波動光學的數學方法,可依此法求解半透明有機太陽能電池的相關光學性能參數,建立光電轉化率和透明度與膜系厚度之間的函數關系。
研究團隊通過算法、代碼等優化提升了模型計算速度,從而得以通過遍歷式計算將光學設計視為一個更嚴謹而純粹的數學優化問題。
運用該模型,他們對數千萬種可能的器件結構進行了模擬計算,詳細研究了半透明有機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率和透光率與膜系厚度之間的函數關系,從而在光學層面上嚴格確定了光電轉化率和透明度之間的最優平衡關系。
事實證明,運用這種方法設計制造出的非周期性一維光子晶體獲得了預期的性能參數和光學特點,可以同時選擇性增強可見光透射和紫外、近紅外反射,證明了該方法的高效和科學性。
夏若曦認為,高通量模擬指導法具有良好的普適性,尤其適用于多目標、多厚度的協同優化,可以廣泛用于有機光伏材料體系,甚至可以應用于諸如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等光伏器件或光探測器的光學設計,有巨大的應用潛能。
新一代光伏技術
目前商業化的光伏技術重要是基于無機材料。夏若曦告訴《我國科學報》,以硅基為代表的無機光伏技術已經高度成熟,憑借其高效、廉價等諸多優勢幾乎壟斷整個光伏市場。
因大規模儲能困難造成的太陽能并網瓶頸,要我們加快發展分布式、家庭式、微電網式光伏的應用,重要應用場景包括建筑屋頂和外墻,這為半透明光伏技術帶來廣闊市場。夏若曦說。
然而,晶體硅電池難以做成半透明,只能靠不透明電池之間的縫隙透光來實現所謂的半透明效果,不甚美觀;非晶硅電池可以做成半透明,但是也存在著低效率、低透明度、顏色單一等嚴重制約其在建筑玻璃上應用的缺點。
相比之下,夏若曦說道,有機光伏材料不僅具有高度可調的光學性質,而且易制成半透明的有機薄膜,因而在半透明光伏領域具有更大的應用潛力。此外,有機光伏還擁有質地輕柔、可室溫溶液加工等獨特的優勢。
以此制作出的器件能夠兼具11%的光電轉化率和30%的透明度,正是得益于有機材料本身特有的光學優勢和科學嚴謹的光學設計。相較而言,商用的半透明光伏在透明度不足30%的情況下,效率只有11%的一半甚至更低。
夏若曦說,有機光伏是正處于迅速發展中的研究熱點,而且近年來涌現出諸多由我國科學家引領的重要的技術突破,如能進一步提升效率,改進大面積模組器件的制備工藝,并提升壽命和穩定性,有機光伏將很有可能在十年內于我國首先實現商業化。太陽能雖然可以出現很大能量,但是現在的技術還不足以保證人類所有的運轉,這就要我們保護能源,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點滴做起,節約能源,是我們人類每一個人應盡的責任。
上一篇:太陽能電池玩出新花樣
下一篇:半透明有機太陽能電池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