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1031次 | 2020年06月23日
“新基建”將給新能源汽車行業帶來什么?
在近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上,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簡稱“新基建”)再次被提上議程。會議提出要發力于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新基建”板塊,再次成為關注焦點。
(來源:微信公眾號“E車匯”ID:Eautofan作者:楊朔)
事實上,在2018年年末的經濟工作會議上,就已經首次提出了新型基建。在這當中明確指出:基建的重心不再是房地產,而是“城際交通、物流、市政基礎設施,以及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想必大家都了解“新基建”,加個新字,就是為了跟房地產新老劃斷,重新含義基礎設施建設。這一次,趕在資本甩開膀子前,政府準備要挽著袖子下場了。
“新基建”涉及諸多方面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或者“新基建”,是基礎設施建設中的一個相對概念。
以往的基礎設施建設,重要指的是鐵路、公路、機場、港口、水利設施等建設項目,因此也被稱之為“鐵公基”,它們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基礎用途。不過,在新的社會發展條件下,以“鐵公基”為代表的傳統基礎設施建設已經無法滿足要求。
和傳統基建相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內涵更豐富,涵蓋范圍也更廣。抗擊疫情的硬仗還沒打完,“疫”后重建的硬仗已經打響了。而“穩經濟”這場硬仗的殺手锏,就是“大基建”。
根據統計數字,到三月一日為止,全國已經有13個省市公布了2020年重點項目投資計劃清單,這份投資清單共包括10326個項目,總投資金額大概在34萬億。其中相當大的比例,都屬于新基建。
疫情后的就業形勢,堪稱“極其嚴峻”,“新基建”第一帶來的就是無數的新增就業崗位。
根據智聯招聘的數據顯示,復工第一周(2.3-2.7)的招聘職位數較2019年同期下降72%;BOSS直聘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年春節后十天,100人以下的小微公司新增人才需求銳減61%。
根據數字統計,2020年應屆畢業生將達到874萬人,同比新增40萬人,這一屆的應屆畢業生堪稱史上最難。
而近兩年國家經濟下降,勢必要進行企穩,其中最為關鍵的則是穩住民生飯碗,沒看大洋彼岸的美國,每屆總統選舉的殺手锏首先都是穩住就業率嗎?所以,新基建關于現在的我國,無疑有著“速效救心丸”的用途。
而5G、新能源車充電樁、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也將推動我國產業化的升級,進一步推動向著數字化經濟的大方向進行轉變。
汽車產業同樣受到重大利好
其實從國家發展的這些方向也可以看到,除了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剩余的5G基建、特高壓、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汽車行業均可以吃到政策的紅利,在這當中最為吃香的,也就是國家近年來大力發展的新能源汽車。
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一直是我國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突破口。一直以來,全國各大城市都在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加油站”,充電樁產業正加速崛起,這一次也將充分得到利好。
根據《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規劃,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汽車銷量的25%左右,保守預計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700萬輛。截至2019年十月,全國公共充電樁和私人充電樁總計保有量為114.4萬個,同比上升66.7%——盡管上升看似非常迅猛,但充電樁的缺口依然很大。
有業內人士認為,新基建一方面具備“企穩”的用途,帶來部分投資拉動,新能源汽車充電樁行業受益于本輪新基建的啟動,技術優、市場應用積累深的充電樁設備生產公司將迎來新的市場機遇。
而5G則相對應用廣泛,上下游產業鏈條也非常廣,我國重點發展的各大新興產業均要以5G作為產業支撐。
業內人士預測,5年內5G網絡建設的直接投資將在1萬~1.5萬億元。同時,5G的垂直行業應用將推動公司內部的網絡化、信息化改造,未來5年僅網絡化改造部分的投資規模就大約有5千億元左右。
華為無線網絡產品線首席營銷官周躍峰也表示,雖然目前的5G的技術和網絡重要服務于手機這樣的形態和家庭寬帶的接入,但是已經可以看到,在汽車方面,尤其是新能源汽車,5G時代的自動駕駛已經成為新的風口,這項產業也必然帶動數額巨大的投資舉動。
除此之外,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特高壓、人工智能等幾個板塊,也正在與新能源汽車相互融合,目前依托于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汽車行業已經從產、銷、用等方面科學管理充電運營、建立安全監控系統,以云平臺服務提升用戶體驗,都將其一一涵蓋,而這些也能夠解決新能源汽車的痛點,使得其發展能夠更近一步。
現在汽車行業已經成為了新的風口,而新基建剛好供應了助推劑,作為國家穩定大宗消費以及工業基礎,汽車行業尤其是新能源行業有機會乘上政策的東風,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