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7337次 | 2018年06月14日
鋰電芯是什么意思
鋰電芯并不是鋰電池。
一般鋰電池大體包含兩部分:鋰電芯+控制芯片。
鋰電芯是儲存電量的載體,而控制芯片則是充放電等控制鋰電池工作的重要部分。鋰電池如果沒有控制芯片只有電芯,那么充放電時不能控制電流電壓,就可能會瞬間燒毀甚至爆炸。所以控制芯片是安全使用鋰電池的必要配置。當然有一些用電器自帶芯片,就可以直接使用鋰電芯供電,比如一些自帶保護芯片使用18650電池(鋰電電芯)的強光手電筒。
指單個含有正、負極的電化學電芯,一般不直接使用。區別于電池含有保護電路和外殼,可以直接使用。
鋰離子二次充電電池的組成是這樣的:電芯+保護電路板。充電電池去除保護電路板就是電芯了。他是充電電池中的蓄電部分。電芯的質量直接決定了充電電池的質量。
充電溫度:0~45℃
-放電溫度:-40~+55℃
-40℃最大放電倍率:1C
-40℃ 0.5放電容量保持率≥70%
手機電板拆掉外殼,再去掉電板里的保護電路板就剩下鋰電芯了。
電芯分為鋁殼電芯、軟包電芯(又稱“聚合物電芯”)、圓柱電芯三種。通常手機電池采用的為鋁殼電芯,藍牙等數碼產品多采用軟包電芯,筆記本電腦的電池采用圓柱電芯的串并聯組合。
粒徑小,比表面積大,顏色白,純度高,電化學性能明顯提高。可以用到鈦酸鋰電池材料和鈷酸鋰電池材料中。1:在-0.05~0.35V(vsSCE)的電位范圍內表現出典型的法拉第贗電容行為。所謂贗電容是繼雙電層電容器后,發展了得贗電容器。贗電容也稱法拉第準電容,對于法拉第準電容,其儲存電荷的過程不僅包括雙電層上的存儲,而且包括電解液中離子在電極活性物質中由于氧化還原反應而將電荷儲存于電極中。電解液中的離子,一般為H或OH-在外加電場的作用下由溶液中擴散到電極/溶液界面,而后通過界面的電化學反應而進入到電極表面活性氧化物的體相中;由于電極材料采用的是具有較大比表面積的氧化物,這樣就會有相當多的這樣的電化學反應發生,大量的電荷就被存儲在電極中。放電時這些進入氧化物中的離子又會重新返回到電解液中,同時所存儲的電荷通過外電路而釋放出來,這就是法拉第準電容的充放電機理。說明白點,贗電容就是無數個小的雙電層電容。2:在相同的電流密度(毫安/平方厘米)下,增加比容量(法/克)。3:降低自放電率,具有量好的循環壽命。成分:納米二氧化鈦(XZ-TI01)外觀:白色粉末狀;PH值:6-8;粒徑:10納米;比表面積:60-70m2/g;純度:99.9%,干燥失重105℃、2h≤0.05(%);灼燒失重≤0.1(%);鐵ppm≤3合格鉛(Pb)ppm≤10合格。包裝:10公斤/紙桶內襯塑料薄膜袋
“鋰電池”,是一類由鋰金屬或鋰合金為負極材料、使用非水電解質溶液的電池。1912年鋰金屬電池最早由GilbertN.Lewis提出并研究。20世紀70年代時,M.S.Whittingham提出并開始研究鋰離子電池。由于鋰金屬的化學特性非常活潑,使得鋰金屬的加工、保存、使用,對環境要求非常高。所以,鋰電池長期沒有得到應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在鋰電池已經成為了主流。
鋰電池大致可分為兩類:鋰金屬電池和鋰離子電池。鋰離子電池不含有金屬態的鋰,并且是可以充電的。可充電電池的第五代產品鋰金屬電池在1996年誕生,其安全性、比容量、自放電率和性能價格比均優于鋰離子電池。由于其自身的高技術要求限制,現在只有少數幾個國家的公司在生產這種鋰金屬電池。
鋰金屬電池:
鋰金屬電池一般是使用二氧化錳為正極材料、金屬鋰或其合金金屬為負極材料、使用非水電解質溶液的電池。
鋰電池基本原理
鋰電池基本原理
放電反應:Li+MnO2=LiMnO2
鋰離子電池:
鋰離子電池一般是使用鋰合金金屬氧化物為正極材料、石墨為負極材料、使用非水電解質的電池。
充電正極上發生的反應為
LiCoO2==Li(1-x)CoO2+XLi++Xe-(電子)
充電負極上發生的反應為
6C+XLi++Xe-=LixC6
充電電池總反應:LiCoO2+6C=Li(1-x)CoO2+LixC6
正極
正極材料:可選的正極材料很多,主流產品多采用鋰鐵磷酸鹽。不同的正極材料對照:
鋰電池最早期應用在心臟起搏器中。鋰電池的自放電率極低,放電電壓平緩等優點,使得植入人體的起搏器能夠長期運作而不用重新充電。鋰電池一般有高于3.0伏的標稱電壓,更適合作集成電路電源。二氧化錳電池,就廣泛用于計算器,數碼相機、手表中。
為了開發出性能更優異的品種,人們對各種材料進行了研究,從而制造出前所未有的產品。
1992年Sony成功開發鋰離子電池。它的實用化,使人們的移動電話、筆記本、計算器等攜帶型電子設備的重量和體積大大減小。
1、1970年代埃克森的M.S.Whittingham采用硫化鈦作為正極材料,金屬鋰作為負極材料,制成首個鋰電池。
2、1980年,J.Goodenough發現鈷酸鋰可以作為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
3、1982年伊利諾伊理工大學(theIllinoisInstituteofTechnology)的R.R.Agarwal和J.R.Selman發現鋰離子具有嵌入石墨的特性,此過程是快速的,并且可逆。與此同時,采用金屬鋰制成的鋰電池,其安全隱患備受關注,因此人們嘗試利用鋰離子嵌入石墨的特性制作充電電池。首個可用的鋰離子石墨電極由貝爾實驗室試制成功。
4、1983年M.Thackeray、J.Goodenough等人發現錳尖晶石是優良的正極材料,具有低價、穩定和優良的導電、導鋰性能。其分解溫度高,且氧化性遠低于鈷酸鋰,即使出現短路、過充電,也能夠避免了燃燒、爆炸的危險。
5、1989年,A.Manthiram和J.Goodenough發現采用聚合陰離子的正極將產生更高的電壓。
6、1991年索尼公司發布首個商用鋰離子電池。隨后,鋰離子電池革新了消費電子產品的面貌。
7、1996年Padhi和Goodenough發現具有橄欖石結構的磷酸鹽,如磷酸鋰鐵(LiFePO4),比傳統的正極材料更具優越性,因此已成為當前主流的正極材料。
隨著數碼產品如手機、筆記本電腦等產品的廣泛使用,鋰離子電池以優異的性能在這類產品中得到廣泛應用,并在逐步向其他產品應用領域發展。1998年,天津電源研究所開始商業化生產鋰離子電池。習慣上,人們把鋰離子電池也稱為鋰電池,但這兩種電池是不一樣的。鋰離子電池已經成為了主流。
上一篇:磷酸鐵鋰電池真實壽命
下一篇:超級電容器的優缺點